音调.响度和音色1

  2009-05-01 00:03:30  
音调.响度和音色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音调.响度和音色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3.常识性了解频率的概念及其单位
    4.常识性了解能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能力目标:
    1.过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学生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不但是一门实用学科,同时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很美的一门学科.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我们四周的两类声音:一类是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乐音;一类是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噪声.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生活中有关实例的分析和概括,引入了乐音的三个基本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由于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多数学生缺乏感性熟悉,教材安排了用硬纸片划木梳和拨动橡皮筋的实验,教材在出现频率的概念和单位这一较深知识点的同时,又举出一个有趣的人、狗、猫听觉范围对照的实例,以有利于学生对频率的理解,同时又会引起学生的爱好.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学生比较轻易接受,给出其关系后,教材利用插图介绍了一些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的方法,使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由于音色是三要素中较为复杂的概念,教材只是简单指出了声音有这个特征,而未进一步探讨.
    教法建议
    1)引入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引入没有一定的模式,要根据教材、学校实验设备、学生实际等条件,用不同的形式巧妙的引入,注重引起学生的爱好,激发求知欲望,跟该堂课要学习的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
    2)注重实验,加强学生的感性熟悉.
    教学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较低,而这节教材的知识点虽少,但感性东西较多,单纯靠讲是不行的,必须加进大量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熟悉,活跃课堂,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如可增加让直尺振动发声,演示振动快慢与音调的关系;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演示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等.
    3)注重引导学生区别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4)本节课物理名词较多,对于刚上物理不久的初二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困难的,不要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课内教学也不要在这些名词上多费唇舌,否则将适得其反,要把握住本课的教学目的.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今后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和难点
    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法:学生参与实验
    教具:
    录音机、磁带、旋转齿轮装置、木梳、硬纸片、硬塑料片、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由演奏同学预备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心旷神怡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定:
    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 → 乐音
    使人感到烦躁的声音 → 噪音
    方法1:[播放录音]用录音机播放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
    请同学分析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不同?男声和女声的不同?演奏乐器有哪些?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方法2:请班上会乐器演奏的同学表演.(应有两种以上的乐器),引入乐音的三要素.
    (二) 新课教学
    一、 音调
    方法1: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总结
    [实验1]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
    分析:谁是发声体?拨动快慢对发声体有何影响?声音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实验1]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
    分析: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
    结论:音调跟发声体振动快慢(频率)有关系.
    方法2: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先介绍发声齿轮,请同学上前观察同一轴上的几个发声齿轮的齿数.并告诉全体同学每个齿轮的齿数不同.转动齿轮,请同学注重听用硬塑料片接触不同齿数的齿轮时,声音的高低有何不同?
    分析:硬塑料片的振动发声;齿数多,振动快;齿数少,振动慢.
    结论: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简介人和动物的听觉范围,提高学生的爱好.
    二、 响度:
    1. 响度的概念: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位置感觉声音大小不同.
    方法1:教师提问: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主要与那些因素有关?你能否自己设计实验进行说明?
    (除教师提供的实验仪器:鼓、鼓锤和镲之外,其它仪器一律不限,现场没有的可用语言描述)
    控制时间在5分钟左右,让学生充分发言.
    归纳总结出结论: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方法2: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可操作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 在纸盆上放乒乓球(或碎纸屑),调节音量观察球(或碎纸屑)的跳动幅度.
    [实验感受]:手摸喉部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时的不同.
    总结结论.
    2. 响度和音调的区别
    同学们在论述实验结果与分析结果时,都使用了"声音的高低"一词,而没有使用"声音的大小",可见,同学们是知道声音的高低和大小是有区别的.
    参考书37页科学用语和日常用语的不同.
    三、 音色: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由学生讲述猜测的理由,教师给出音色的概念.
    (三) 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某种乐器改变音调的方法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扩展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2)了解某种乐器的制作过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通过了解乐器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乐音三要素的理解,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活动流程
    制订计划;查阅和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尝试制作乐器;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尝试制作乐器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不一定成功).
    3.和其他成员交流.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