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三部分,主要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讨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卤素"中学习,新旧教材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来,新教材有三个特色: 1、结构合理:新教材从研究燃烧出
油脂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存在、组成、结构、重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肥皂的成份、工业制取原理和过程; 3、认识油脂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进行科普教育; 4、指导运用旧知认识新知的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油脂氢化、水解的基本原理;结构决定性质原理的应用 教学用品
硝酸教案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3. 常见硝酸a%= 63%-69.2% c= 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 化学性质: 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 [投影]1.已知某1 L H2SO4溶液中含有250 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 [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须从哪方面着手呢? [结论]必须设法找
绪言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
电场强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电场的概念 2.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3.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1.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之一,这是难点。初学者容易把电场强度跟电场力混同起来。 三、主要教学过程
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教学目标 1、 了解离子反应的含义。 2、 了解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3、 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教学内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一课时) [前置练习] 书写电离方程式 H2SO4 NaOH NaCl Ba(NO3)2 [引入]既然某些化合
硅·碳族元素教案 第一节 碳族元素 [1] 第二节 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2] 第三节 硅酸盐工业简述 [1] 第一节碳族元素 一。教学目标要求 运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掌握碳族元素的特点和一些重要性质的递变规律。 二。教学重点 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教学过程] 名称:碳 C 硅 Si 锗
离子键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能力培养: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科学品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
氯气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3.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氯气的化学性质及
卤族元素复习 一、 教材分析 以卤素的制备和加碘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作为卤族元素复习的载体,本内容可以作为卤素知识综合应用的专题讲座。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卤素的化合物,从中可以提取食盐、卤素单质。食用加碘盐是实现我国政府1991年向全世界承诺“到2000年在全国范围消灭碘缺乏病”的重要举措,加碘盐的鉴
碱金属元素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原子结构,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了解它们在性质上的差异及其递变规律。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碱金属元素
一氧化碳教案2 一氧化碳 教案(一) 一氧化碳的性质: 从CO和的化学式可以看出:CO分子比分子少1个氧原子。由于分子构成的不同,两者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别。(结构决定性质)。 【指导阅读】 阅读97页第1自然段(注意与物理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CO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提问:制取CO气
一氧化碳教案3 教学重点及难点: 1.CO化学性质实验的组合设计和实施。 2.使用CO时的防毒意识和处理手段。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回忆、对比、观察、阅读,初步认识CO的主要性质。 [讲解] CO和CO2都是碳家族的氧化物,CO2在前面刚刚学过,利用对比和观察法来初步认识CO。 [展示] CO、CO2样品(CO的贮气瓶内有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特性。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物质性质及用途的关系。 教学用品 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
氯气教案3 氯气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在实验中制取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3.使学生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烧瓶、分液漏斗、导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实验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 教案(一)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
溶解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
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能力目标: 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了解、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逻辑推理能力。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量变、质变的观点。教学重点:原子
溶解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2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
溶解度教案2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熔点、沸点、水溶性等);使学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他们学习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思想教育:通过对
页次:1/12 每页25 总数284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