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集、并集教学目标:  (1)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  (2)掌握有关集合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3)能用图示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  (4)掌握两个较简单集合的交集、并集的求法;  (5)通过对交集、并集概念的讲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使学生认识由具体到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教学目标  (1)掌握 与 ( )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2)掌握 与 ( )型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3)通过用数轴来表示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4)通过将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同解变形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培养学生化归的思想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 型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目标  (1)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知道一元二次不等式可以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3)了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4)能利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理解它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5)能够进行较简单的分类讨论,借助于数轴的直观,求解简
逻辑联结词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四种命题教学目标  (1)理解四种命题的概念;  (2)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3)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4)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5)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6)通过对四种命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4)在充要条件的教学中,培养等价转化思想.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  首先给出推断符号“ ”,并引出充分条
映射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  (1)明确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即由集合 ,集合 和对应法则f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知道映射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是多对一和一对一的对应;  (2)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表示映射, 把握映射与一一映射的区别;  (3)会求给定映射的指定元素的象与原象
函数教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会求函数的定义域.  (1)了解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能理解函数是由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三要素构成的整体.  (2)能正确认识和使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和图象法.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  (3)能正确使用“
函数单调性与奇偶性教学目标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掌握有关证明和判断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认识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明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断某些函数的奇偶
指数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指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 理解n次方根,n次根式的概念及其性质,能根据性质进行相应的根式计算.  (2) 能认识到分数指数是指数概念由整数向有理数的一次推广,了解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能正确进行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  (3) 能利用有理指数运算性质简化根式运
指数函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1)能根据定义判断形如什么样的函数是指数函数,了解对底数的限制条件的合理性,明确指数函数的定义域.  (2)能在基本性质的指导下,用列表描点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象,能从数形两方面认识指数函数的性质.  (3) 能利用指数函数的性质比较某些幂形数的大小,会
对数教学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   (1) 了解对数式的由来和含义,清楚对数式中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及与指数式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指数与对数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  (2) 会利用指数式的运算推导对数运算性质和法则,能用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描述对数运算法则,并能利用运算性质完成简单的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教学目标  1.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且在掌握性质的基础上能进行初步的应用.  (1) 能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的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了解对底数的要求,及对定义域的要求,能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间的关系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  (2) 能把握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实质去研究认识
函数的应用举例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能通过阅读理解读懂题目中文字叙述所反映的实际背景,领悟其中的数学本,弄清题中出现的量及其数学含义.  (2)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背景,进行数学化设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调动函数的相关性质解
数列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其每一项是由其项数唯一确定的.  (2)了解数列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通项公式是数列第 项 与项数 的关系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
等差数列教学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   1.掌握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定义,了解逆项相加的原理,理解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推导的过程,记忆公式的两种形式;  (2)用方程思想认识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公式,利用公式求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前 项和的公式两套公式
等比数列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中项的概念;  (2)正确认识使用等比数列的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比数列的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目标 1.把握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熟悉等比数列前 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2.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
数学教案-数列3.1.1数列 教学目标 1.理解数列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 2.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 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4.提高观察、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数列概念; 2.
数学教案-等差数列§3.2.1等差数列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能用来解决有关问题。重点:1.要证明数列{an}为等差数列,只要证明an+1-an等于常数即可(这里n≥1,且n∈N*)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n≥1,且n∈N*).3.等到差中项: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
数学教案-2.2.1函数的概念2..2.1函数的概念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
数学教案-集合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人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集合的三种常
数学教案-映射教学目标  1.了解映射的概念,象与原象的概念,和一一映射的概念.  (1)明确映射是特殊的对应即由集合 ,集合 和对应法则f三者构成的一个整体,知道映射的特殊之处在于必须是多对一和一对一的对应;  (2)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表示映射, 把握映射与一一映射的区别;  (3)会求给定映射的指定元素
页次:1/9 每页25 总数220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