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 摘 要:儒家以求道、为学、致用最为根本。儒家的“道”为“天人合一”之道,因而需要研究天地自然;儒家的“学”具有知识论倾向,并不排斥自然知识;儒家讲“致用”,也讲运用科技知识。因此,儒家文化与古代科技并非对立。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都有儒家学者研究自然、研究科技,对中国古代科技
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 [内容摘要] 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甚至还有专门的古代科技着作,而且,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儒家经典中的科技知识是古代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儒家经典; 古代科技; 古代科学家 Abstract:In the Confucian clas
试论中国古代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摘 要: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不仅科学家的价值观念、人格素质、知识学问要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机、基础知识、研究方法也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甚至整个古代科技的特征也明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
“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问题 内容提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冲破“先前阔”的文化阴影,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审视科技史项目,并通过客观的比较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一篇被误读成了“先前阔”的历史。它意味着,作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不存在,所以,对它的任何求解都毫无意义。否则,它将陷入欧布里德式的怪论
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内容摘要: 道教劝善书作为一种伦理道德教化书,其中所述的伦理道德规范不仅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还进一步推广到调节人与动植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主张自然界生命的平等性,倡导“贵生”的生命情怀,提出“是道则进,非道则退”的生态伦理行为准则,从而形成了具有神学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摘要: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关键词:儒家;生态思想;生态伦理 儒家重人道,但是,儒家所讲
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到“科学” 在儒家文化作为主流的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这一概念;“科学”一词在中国出现,概是近代的事。 然而,“科学”这一概念在中国近代形成又与儒家文化密切相关,实际上源自于儒家的“格物致知”;从“格物致知”到“科学”,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 一. “格物致知”源自《礼记?大学》
北宋政治变革中的天文灾异论说 在中国古代的知识体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的特殊知识,被称为“天文”和“灾异”。“天文”大多是指各种奇异的天象,如日月食、彗星流星、客星新星、五星会聚之类,也包括一些古人误认为是天文现象的大气现象。古人以为,这些天象的发生,常常预示着人世间将要发生变故,因而往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五十年 【内容提要】机械工业技术引进是中国技术引进的主体和缩影。本文回顾了建国50年来中国机械工业技术引进的四个发展阶段:50年代主要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建设了一批机械工业基地,奠定了中国机械工业与机械科技发展的基础;60年代技术引进转向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由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边疆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摘要】商业交通的发达和宗教传播的兴盛,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疆域外地理知识得到较大的发展。在东亚方面,正史中第一篇记叙日本列岛地理的文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传》问世;在南部边疆和域外方面,多部记载南海地区的地理书完成,南海的地理情况首次见于记载,《梁书·诸
《职方外纪》的地理学地位与中西对比 一、从《万国图志》到《职方外纪》 利玛窦来中国后,1584年在广东肇庆绘制了第一幅具中文说明的世界地图,此图是自用挂图,没有出版,影响较小,但已使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之震动。万历29年(1601),他来到北京,自称意大里亚(即意大利)人,向明神宗呈献《万国图志》及其他贡品,据《明史》记
明清东南地区疫情研究 在历史上,东南地区是疫病的多发区。疫在古代又称为瘟疫,是急性传染病的总称。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疫情十分严重,是当地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这在《明史》,《清史稿》中都有记载。但《明史》,《清史稿》对此记载不详,颇多疏漏。 例如,《明史》对洪武,建文,宣德,景泰,天顺,宏治,隆庆,天启;《清史稿》对顺治
试述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儒学背景 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儒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历代都有不少儒家学者研究天文历法,而且,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由于生活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大都有着儒学的背景。他们或者在科学研究中阐发和运用儒家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中的有关知识,或者在儒学上有所研究,着书立说,或以儒学
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 关于李约瑟所说:“天文和历法一直是‘正统’的儒家之学。”[ ]本篇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天文学的研究为例,予以进一步说明。 一. 天文学研究的历程 朱熹对天文现象的思考很早就已开始。据朱熹门人黄义刚“癸丑(1193年,朱熹63岁)以后所闻”和林蘷孙“丁巳(1197年,朱熹67岁)以后所闻”,朱熹曾回忆
儒家经典中包含着古代天文知识 据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所整理过的典籍,主要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并称“六经”。除《乐经》亡失外,现存的“五经”是否就是经孔子整理编定后所留下来的,这在学术界尚有争议。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汉代被立为儒家经典的典籍中有不少篇章包含着丰
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是儒家之学 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史,英国着名科技史家李约瑟非常重视道家、道教对于古代科技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他曾经说过:“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科学的基础。”[ ]“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然
论任鸿隽的教育思想 摘 要 任鸿隽是中国现代着名教育家之一。他关于教育的一般理念、科学教育、大学教育和专门教育以及对与教育有关的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都颇有见地。这些思想至今还有现实意义和值得借鉴之处。 关键词 任鸿隽 教育思想 科学教育 大学教育 专门教育 Abstract: H. C. Zen is one of the famous educ
构建历史与道德的二元张力 【内容提要】 历史与道德是文学内容的两个主要层面,二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文学作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入表现与挖掘二者之间的这种二元张力,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张力结构。这就要求文学作品有意识地突出自己所表现的生活的历史与道德两个维度,挖掘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二者之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悲剧审美内涵 【内容提要】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文艺审美特质渗透了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正是小说家清醒的生命意识与正视人生的理性精神的体现。本文从理论层面对历史小说的悲剧及其悲剧审美内涵作了深入细致的梳理与学理升华。 从哲学的高度来审视人类历史,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悖论、
从“五四”到“五四学” 现代历史学通常有以下三种常规划分:(1)过去的事实,这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2)历史编纂(historiography),这是历史学家关于研究对象的写作话语。(3)历史哲学,这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话语之间可能关系的研究。“历史”不仅仅是指我们能够研究的对象及对它的研究过程,而且是,甚至首先是指借助某种写作
徐光启为什么不续译《几何原本》 摘要:1611年,徐光启在修订完利玛窦留下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手稿之后表示对后面的内容将不再续译。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并非是由于《几何原本》前六卷在当时的影响不大,而是:一、当时的环境产生了改变,西方传教士再不能随意向国人传授西方科技;二、同徐光启交往的西方传教士并不谙熟《几
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几个问题 提要:笔者在研究两宋货币史的过程中,对有关宋代货币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几个问题感触颇多,产生了一些粗浅的想法,拟写出来与同好交流,同时求教于大家。一、在宋代,并存着互相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是严重的“钱荒”,另一方面是铜钱大量外流、被销熔、被贮藏。以往人们通常讲,
“买田阳羡吾将老”—苏轼与常州 提要:900年前,一代文坛巨子苏轼仙逝常州。本文围绕苏轼与常州的“缘”,论述了苏轼与常州的关系。对苏轼自首次通判杭州途经常州,至晚年海南获赦逝世于常州的重要活动进行了叙述,强调苏轼买田阳羡,归老常州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仕途的厌倦和畏惧,常州的秀美山水,常州人民及好友的真挚
略论伊斯兰教的代理制度及其现实意义 代理制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 ,作为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一种组织管理形式出现 ,进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法律制度 ,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 ,如果考察人类文明的创造历史 ,我们就会发现 ,人类的文明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代理这样一种制度基础上的 ,代理及代理制在人类
结合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 临夏 穆斯林 来源:《伊斯兰文化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要依靠政府部门的大力倡导,需要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但也需要每个地区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有效地动员当地的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在这方面,临夏市穆斯林劝善工作者协
页次:1/15 每页25 总数3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