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 摘 要 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中兴办洋务的官员的思想观念出现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夷夏之防”和传统技艺观的突破;对西学的推崇和引进;引进机器制造技术的思想及人才观念、经济观念和军事观念的近代化。 关键词 洋务官员 思想近代化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兴办洋务的官员主
论伊斯兰伦理道德 关键词:伊斯兰 伦理道德伊斯兰教传人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7—14世纪,伴随着大批穆斯林来华,优秀的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也同时向东方传人。并与中国传统文化长久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涵丰富的中国伊斯兰文化。而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伊斯兰伦理道德观,当然也会在伊斯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秦始皇称帝后,主张“事皆决于法”,[1]从而高扬起“法治主义”的大旗,以理天下。直到今天,法治主义也是个十分诱人的主张,而法制社会更是今人努力在追求的一种理想社会境界。难道在几千年前,这位极权皇帝就已经实行了法治主义吗?到底什么是法治主义?秦始皇搞的“事皆决于法”是否是法治主义?这对于
清代前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迟缓原因 本文仅从宏观角度对清代前期的农业和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水平,及其发展迟缓的原因作一些探索,以期引起史学界进一步的研讨。 清代前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出现了许多与以往所不同的新趋势和新变化。对于这些新趋势和新变化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估计,是我们要探索
论宋代私盐的市场供给 【摘要】:宋代私盐活动给官盐的正常销售造成很大的冲击,成为宋代官盐“滞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宋代私盐供给的主要渠道,一是官府控制下的诸盐场盐户、盐官及民间诸色人的私煎私卖;二是官盐在转运途中被盗卖或销售过程中的违禁;三是周边地区食盐的走私入境。 【关键词】:宋代;私盐;供给渠道 Ab
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 摘 要:“历史的终结”是对现实的社会历史依照资本的固有逻辑和文化逻辑做出的主观设定,超越资本主义的历史限度,迫切需要从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中获取灵感。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研究,得出了市民社会必然被克服的逻辑结论。而克服市民社会的过程也就是超越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的过程。
在历史研究中超越“东方主义” 【提要】“东方主义”或“欧洲中心论”作为“西方”表述“东方”的理论和实践,在历史研究领域影响甚深。本文从探讨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一书着手,分析东方主义者的理论和方法困境。笔者认为,魏特夫的浓厚东方主义情结、“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宏大叙事的理论模式以及静止、片面的眼光使
中国何来“轴心时代”1 【内容提要】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中国时,正值中国社会处于一个特殊的转折时期。雅斯贝斯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东西方同时或独立地产生了中国、印度、巴勒斯坦和希腊四个轴心文明。虽然这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史学;历史认识论;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事实;历史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 [摘要]中国史学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新的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将近30年来,在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事实概念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方面,都进行了
略论晚清东北乡约 [关键词]晚清;东北;乡约 [摘要]晚清时期东北地区的乡约具有发展迅速、普及面广、组织形式相对比较单纯、官役化色彩比较浓和衰落得比较快等明显的地方性特征。晚清东北乡约带有新兴垦区烙印的组织形式和突出的行政管理职能,说明它与关内乡约明显不同,而其旋兴旋废则说明,放弃乡约的教化和自治传统而一
汉唐村落形态略论 内容提要:村落是与城邑相应的社会单位概念,源于龙山时代聚落分化中的普通聚落,自兹至汉,是一个连续发展的乡村基本聚居形态。汉代乡村组织的特点是里聚合一,是行政单元与自然聚落的一致;魏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里聚分离,作为自然聚落的“村”具有了一定的行政意义;至唐代,里正成为乡政的主持者,村正开始行
析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中的“调” 提 要:两汉财政调度向魏晋户调的演变,应由两汉财政收入在实物形态上及各地区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况溯源。汉代常税以钱、谷二色为主,政府实物形态的消费以谷、帛为大宗。其中的矛盾必须通过政府的财政调度来解决。正常财政调度下的调绢帛,与横调、横赋敛下的调绢帛,无论是对征调主体,还是
瘟疫背后的思想史 内容提要 面对黑死病的肆虐,教会宣称瘟疫是上帝对人类罪孽所作的惩罚,并组织人们进行忏悔、祷 告等活动以获谅解,逃脱灾难。在这种行为的背后,是中古西欧基督教信仰中的围绕人类之 罪而展开的“神谴”观念。中国古代也有系统的天谴观念,但在谴责的承受者问题上,中西 有重大的不同。对这些问题的考察,可以
略论“二辰丸事件” 内容提要:辛亥革命前的十余年,中国社会蕴酿着根本性的变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现代国家观念、国民意识开始超出士大夫阶层,在沿海和内地商埠及普通民众间传播以绅商为核心,各地商会组织领导的新民众运动应运而生。反美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保路运动是其中的代表,在清末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1
明末清初公理化方法未能在我国广泛传播 摘要:明末清初随着《几何原本》等西方文献的汉译,在西方社会盛行了近两千年的公理化方法来到了中国。这种方法中国古代没有,且和近代科学的关系密切,本应受到国人的欢迎,并能尽快在科学研究中应用和传播。但事实却相反,公理化方法传入后一直被国人冷落,直到晚清。从当时的实际出发,
明末邢云路《古今律历考》探析 摘要:明末的天文历法着作《古今律历考》由于在清初受到梅文鼎等学者的贬抑而一直被学界评价不高,至今鲜有专题研究。文章指出,邢云路与魏文魁曾共同研习古代历法,但《古今律历考》的主要工作系由邢云路完成;该书不但对历代历法尤其是《授时历》和《大统历》进行系统总结和评判,而且提出了一
对社会课中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的思考与认识 从1996年秋季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社会课将全面取代原小学历史课和地理课。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课 程计划的规定,社会课内容中应包括社会常识、地理常识。那么,为什么社会课要选择历史和地理社会常识? 同样是历史和地理常识,在单独设课中和社会课中有什么不同?笔者认
上好社会课的一点探索 社会课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常识,培养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课程。我们应该为上好社会课进行探索。一、由此及彼,激情激趣。对一些社会事物可以采取由此及彼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地球是什么形状”这个问题,古时候,人们以为“天圆地方”。后来,
小学社会课“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小学社会课教材图文并茂,形象直观,采用启发式教材结构,设计了许多“读一读”、“说一说”、“做 一做”、“找一找”等生动活泼的小栏目,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根据教材的这一突
小学社会课应重视社会实践 “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 大家都知道,实践性原则是各科都应遵循的原则,对小学社会课尤为重要,而教材的编排特点又
小学社会课课堂教学结构初探 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几年来,我们对社会学科 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一、巧妙导课,引发兴趣 开好头是一节成功课的良好开端。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始就把学
社会课实施“愉快教育”的五点做法 “愉快教育”是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主张和提倡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小学社会课教学中要实施“愉 快教育”,主要是突出一个“趣”字,具体有以下五点做法。 一、以趣导新 引人入胜地导入,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
小学社会课教学要注重“四性” 社会课是我国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 等常识。又因为许多教师是在以前教过历史、地理等课程之后转向社会课教学的,所以在社会课教学中就很可 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用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法,因而不能体现社会课的教学特点,
激发学习社会课的兴趣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社会》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中,激发学生兴趣要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方面我有自己几
中国清真寺文化浅论 关键词:清真寺 文化清真寺,伊斯兰教建筑群体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举行礼拜、举行宗教功课、举办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动的中心场所,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清真”一词,在汉语中原作纯洁质朴解。明清之际的中国回族学者在解释教义时说,“清”是指真主清净无染。不拘方位、无所始终;“真
页次:2/15 每页25 总数36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