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伶官传序

  2009-04-30 19:54:14  
第三册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教学重点:文言词语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三册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

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

教学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步步深入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文言教学三读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醉翁亭记》,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欧阳修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传记《伶官传》的序言《伶官传序》,从中学习他的另一人生观点。

二.作者作品与时代背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刻苦自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及第。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卒谥文忠。早年热心政治改革,但晚年对王安石变法有所不满。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积极培养后进,因而成为北宋中叶文坛领袖。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诗、词也有很高成就。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

《伶官传序》是他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作者作此序是为了告戒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不应满足表面的虚荣。

三.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1.判断下列对划线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是否正确

A  以三矢(shi 弓箭)赐庄宗而告之曰(           )

B  在遣从事以一少牢(shaolao 指祭品)告庙(            )

C  请其矢,盛(sheng 丰盛)以锦囊(          )

D  方其系(xi 捆缚)燕父子以组(          )

E  及仇雠(cou 仇人)已灭,天下已定(             )

F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jing 衣襟)(            )

2.判断下列各句中停顿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D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四.阅读分析第一、二段

(一)补充注释

1.盛衰之理                             理:道理

2.岂非人事哉                       人事:人力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4.与其所以失之者                     所以:……的原因

5.而皆背晋以归梁                    以:而

6.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该”“一定”的意思。

7.负而前驱                                      负:背负

8.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

1.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C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D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2.与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与尔三矢,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C  无乃尔是过与

D  与秦而不助六国也

3.以

A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可以知之矣

C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D  而皆背晋以归梁

E  请其矢,盛以锦囊

4.乃

A  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B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E  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3.此三者,吾遗恨也。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5.请其矢,盛以锦囊

6.夫晋,何厌之有?

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自读一二段,边读边翻译。

五.分析赏读

1.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也在于“人事”;(后问讨论)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

答:“忧劳可以兴国”。

3.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

答: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4.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一段议论,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六.自读并背诵一二段。

七.作业(略)

八.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一.背诵并复述第一课时内容(略)

二.分析阅读三四段

(一)补充注释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2.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3.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4.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5.举天下豪杰                                                             举:全

6.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1.方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2.盛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  太后盛气而揖之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3.告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4.困

A  数十伶人困之

B  天下诸侯已困矣

C  牛困人饥日已高

D  困兽犹斗,而况国相乎

5.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而皆自于人欤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E  霜叶红于二月花

6.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何其衰也

E  其真无马耶

7.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3.与其所以失之者

4.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5.其后用兵

6.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7.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10.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12.自然之理也

13.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

(五)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负而前驱

4.函梁君臣之首

5.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6.仓皇东出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六)朗读三四段,边读边翻译

三.分析与赏鉴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本段只要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讨论)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

四.自读并背诵三四段

五.作业:课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