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2009-04-30 20:22:57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教学目标  1.认识驳论文就是证明“敌论”是错误的、荒谬的,就是全文“以破为主”的议论文。  2.学习本文在批驳敌论中的写作技巧。  3.体会本文是如何有理有据,义正辞严地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教学目标

  1.认识驳论文就是证明“敌论”是错误的、荒谬的,就是全文“以破为主”的议论文

  2.学习本文在批驳敌论中的写作技巧。

  3.体会本文是如何有理有据,义正辞严地驳斥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奇谈怪论的。

  4.领会本文以批驳敌论的论据为突破口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

  5.学习本文语言丰富、铿锵有力的表现手法。

教学建议

  一、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本文标题明确揭示了文章论述的中心。揭穿石原之流日本右翼分子论调的实质:谎言。戳穿石原之流企图掩盖侵略中国历史的罪恶行径。正告世人: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鲜血写成的事实,是任何人改变不了的。日本右翼分子企图掩盖侵华历史的阴谋必将彻底破产。

  二、思路结构

  全文共七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首先明确“中日关系史上的种种纠葛,早有历史的定论”,进而揭示石原歪曲历史的奇谈怪论。这一部分作者明确指出,日军侵华的历史是不容更改的,中国政府与人民重视现在的中日友好关系,希望以史为鉴,中日关系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然而”一个转折,揭示了日本极少数右翼分子美化侵略、歪曲历史的奇谈怪论。这样就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批驳了错误论调。

  第二部分(第3~5段)对石原的谎言进行揭露与批判。这一部分中第3段,作者以强有力的历史证据证明了日军侵华、南京大屠杀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这就从反面揭穿了石原的谎言。第4段作者又列举指挥大屠杀的主的凶谷寿夫临死前的忏梅,进一步揭露石原的良知泯灭。第5段作者更深入地剖析石原的可笑之处,石原的谎言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自己无视历史事实,捏造谎言,却硬说别人说谎,既可笑又可恨,至此,石原有意损害中国人民和广大日本国民的感情,丧失良知而不自愧的卑鄙行为昭然若揭。

  第三部分(第6一7段)强调石原的历史观并不代表广大日本国民,极少数右翼分子混淆视听的目的不能达到,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者。在这一部分中,第6段作者点明在日本,像石原一样的极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鼓吹战争的人是极少数,广大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这就证明石原的观点并不能代表广大日本国民的意旨,石原等人一意孤行,是站不住脚的。这就再次批驳石原的错误观点。第7段作者补充说明,石原等设置障碍的右翼分子虽是少数,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要与之坚决斗争。作者最后义正辞严地奉劝:嘲弄历史者必将为历史所嘲弄。

  三、写作特色

  1.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作者驳斥石原的谎言,列举确凿的历史事实、广大日本人民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石原违背历史、不得人心的错误,将谎言驳得体无完肤。

  2.义正辞严,慷慨激昂

  作者一字一句都掷地有声,理论充足,证据充分,分析问题深入、全面,充满正气和爱国热情。

  四、批驳论据的方法

  本文是一篇以批驳敌论论据为突破口的驳论论文,批驳论据就是驳斥论敌所凭借的事实和理由。表现在文章中是反驳论据,表现在思想和言论中是反驳支持它的依据。

  批驳论据,主要是驳斥论敌所采用的事实和理由的虚假与错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使论敌败倒下来。批驳论据归根结底是为反驳论点,只是从论据下手而已。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论据都站不住脚了,论点自然就不能成立。如:本文第4段中用事实批驳了丧失良知的日本国会议员石原。

  通过这种反驳,人们会看到“反正还有明日,急什么?”的提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这种理由既然站不住脚,而敌论当然也就不攻自破了。

  批驳理论论据主要是指出这种理论的不能成立,是从道理上驳的;批驳事实论据则主要是指出这种事实的不存在或虚假,它是从实际上批驳的。

  六、课外活动开展建议

  为了配合学好本文,可以组织学生从图书馆、网上查阅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和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等有关场所去参观,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组织学生活动,总之,就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学习革命英雄事迹,接受历史的沉痛教训。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与难点:

  1.学习文章中论述精当、批驳有力而又丰富的语汇,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2.领悟本文以批驳敌论论据为突破口展开论证,进行层层批驳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驳论文的语言,除与一般议论文一样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特点之外,还特别富有感情色彩,有强烈的战斗性。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令我们罄竹难书,当今的日本极右分子却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的可耻行径令人发指。而无论是什么谎言,都是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新的一课,体会驳论文的语言特色及其论证手法。

  二、预习课文

  让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等手段理解课文,并做如下练习:

  ①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A.纠葛:

  B.无辜:

  C.赎罪:

  D.混淆

  ②解释下列词语

  A.惨绝人寰:

  B.信口雌黄:

  C.丧心病狂:

  D.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题思路:

  ①A.葛:这里组成词“纠葛”的意思为纠纷;纠缠不清的事情。B.“辜”含有“背弃”;“违背”的意思。如“辜负、辜恩背义”不要混淆。C.“赎”另外意思是用财物把抵押品(也包括人在内)换回来。如赎身。此意不要跟“抵消”混同。D.混淆的意思为:混杂;界限模糊(多用于抽象事物)“混”与“淆”两字同义,是同义词连用。

  ②A.注意:不要把“惨”写成“残”;和“惨无人道”都形容惨毒残酷,但在程度上“惨绝人寰”较重,一般形容景象,不形容人。B.也作“口中雌黄”和“信口开河”,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含有掩盖真相,抹杀事实,恶意陷害的意思,多用于批评,诬蔑。C.也用来形容丧失人性,残忍可恶到了极点。“丧”不能定成“伤”,作贬义用。D.和“前车之鉴”都有“吸取教训”的意思。但“前车之鉴”多指明过去的,别人的失败,引为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多指从自己过去的事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研读课文

  ①若干学生依次朗读课文一遍,边读边正音、解词,解答前面的两个练习题。

  ②概括段落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修正。

  明确: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中国政府和人民把日军侵华当作历史教训,希望不再重现(第1段)

  第二部分:揭露批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无耻谬论(第2段)

    用事实揭露日军屠杀中国无辜的罪行(第3段)

    用事实批驳丧失良知的国会议员石原(第4段)

    揭露石原编造谎言的可耻行径(第5段)

    论证石原与日本国主张中日友好的宗旨相悖(第6段)

  第三部分:警告少数的石原之类“嘲弄历史者必将为历史嘲弄”。(第7段)

  四、归纳小结

  学生分组讨论并主动发表各自的感想和体会,感想与体会主要是依据学习课文、参观、查阅资料等活动的感受和所得。


探究活动

  组织并指导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史“七七事变”(发生在北京的“芦沟桥事变”),开展资料查阅,进行文献综述。以回顾历史,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恶行径,学习中国军民抗日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目前日本极右分子的无耻谰言,认清石原慎太郎一类人的反动本质。以史为鉴,增长中国青年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报效祖国的志气。



下一篇:满井游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