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2009-04-30 20:22:52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的一般形式,即提出谬论——分析并用实例批驳谬论——确立正确的观点。  2.领悟本文论述有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写作特色。  3.学习本文用大量的事实进行举例论证,充分说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的逻辑结构的一般形式,即提出谬论——分析并用实例批驳谬论——确立正确的观点。

  2.领悟本文论述有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写作特色。

  3.学习本文用大量的事实进行举例论证,充分说理,全面批驳“食物相克”的错误论点的表现手法。

  4.体会在驳论论证中运用说明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

  5.学习本文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语言。

教学建议

  写作特点

  采用举例论证这一常用的论证方法,列举真实、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议论文中说明所起的作用在本文中有所体现,这也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论据充足且有科学根据,是批驳错误论点的强有力的武器。

  批驳论点的方法

  批驳论点就是批驳敌论的基本主张和意见。表现在文章里是中心论点,表现在言论中是主要言论,表现在思想上是主要思想。

  批驳论点是驳论中大量的经常运用的方法,因为在敌论中大量的是以观点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它成为一种主要的批驳途径。批驳论点,可以运用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两种方法。

  直接批驳,就是直接指出敌论论点的荒谬和错误。为达到此目的,可以引用确凿可靠的事实加以证明,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证明,从而指出敌论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间接批驳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归谬法,一种是反证法。归谬法,又称为引伸法。它是首先承认敌论的观点是“正

  确的”,之后按其逻辑进行引伸和推论,最后暴露出论敌观点的谎谬和错误,达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目的。所以归谬法是巧妙利用敌论论点的“破绽之处”,有意让它发展下去,在引伸的过程中使其错误和荒谬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行文意义上,犹如驱马于绝壁,或登高万里撤梯,使敌论处于十分危险难堪的境地。因而能使文章写得生动活泼,对敌论的驳斥辛辣有力,富有揶揄色彩。

  反证法就是通过证明与敌论相对立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也就证实了敌论是错误的反驳手法。在逻辑学上,它运用了排中律,就是说在真与假、是与非之间不能都肯定或都否定;不是同意“这个”就是同意“那个”,要保持思想的明确性。

  组织学生搜集整理驳论素材

  人们都希望遵循科学、规律地生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本文的错误观点是普遍存在着的。可以组织学生从生活和学习的不同角度挖掘,并摆出错误的看法、主张或观点,然后整理分类,有选择性地作为批驳的“靶子”、写作的素材。


《“病从口入”与“食物相克”》教学过程设计示例

  一、导入新课

  本文作者黄树则,多年从事医务工作,他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又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不仅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坚定立场和信念,而且为开创我国的卫生工作新局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仅长期从事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而且热心于科普工作;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医生,而且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课,就是他所做的科普小论文

  二、预习课文

  学生各自默读课文,自学生疏的词语,领会文章内容并做如下练习:(先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各自完成对词语的阅读和理解,然后老师再打字幕或出示小黑板指正)

  ①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A、痉挛(luán) B、譬(pì)如 C、迄(qì))今 D、呕(ǒu)吐 E、愈(yù)多 F、病菌(jūn) G、着(zháo)凉 H、侵(qīng)犯

  ②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A.致病:招致、导致。

  B.因素:构成事物本质的成分。

  C.忽略:不注意。

  D.日益:更加。

  E.相克:互相抵制,相克与相容意义相反构成反义词。

  F.过敏:有机体对某种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

  三、研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第1-3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概括段意,并回答问题:

  ①批驳“敌论”的突破口有三种,即批驳论点、批驳论据和批驳论证,本文是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文批驳“敌论”的突破口属于第一种,即批驳论点。文章首段就摆出错误的观点:“食物相克”。

  ②文章的第2、3段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怎样理解?

  明确:如果说文章的第1段是设置的“靶子”,有的放矢的“的”,那么,第2、3段就是箭,即有的放矢的“矢”。第2段单刀直入“这种想法不对”;第三段概括不能从表面现象论是非。

  让5名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第4—8段,然后通过讨论,分析并回答下面两个问题,老师适时指导并修正。

  ③分别概括这几段的段意,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明确:

  第一部分,摆出错误的论点:“食物相克”(1)

  第二部分,概括不能从表面现象论是非(2)(3)

  第三部分,阐述致病的真正因素往往被忽视(4—8)

  ④用一句话总括这几段的意思,说明它们之间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回答并互相纠正,最后得出明确的答案)

  明确:这几段主要是阐述致病的真正因素往往被忽视,主

  要是运用举例论证。

  ⑤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并概括段意。

  明确:9、10两段是批驳食物“相克”论;11段是在前面批驳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观点:普通食物中没有“相克”,致病源不全是“病从口入”。

  四、归纳小结(先让学生主动谈学习本文的体会,教师指导并归纳)。

  明确:本文是一篇科普小论文,论证过程逻辑性强,文章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通俗易懂、简洁明快,是一篇典型的驳论论文

  五、课后作业(略)


探究活动

  从文中选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到图书馆查找报刊资料及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参考。以下三个课题可供参考。

  1.调查研究“病从口人”的多方面致病因素。

  研究方法:
  ①多方面搜集材料。
  ②多角度分析因素。
  ③全方位概括总结。

  2.“食物相克”的说法究竟是否成立。

  研究方法:
  ①学科渗透。
  ②反向立论。
  ③大胆假说。

  3.引起食物过敏的主客观因素及预防措施。

  研究方法:
  ①单项纵深突破。
  ②多项组合分析。
  ③对照比较探索。
  ④划分归类研究。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