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案3

  2009-04-30 16:32:48  
《谈生命》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例,接上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谈生命》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本文的作者冰心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启发我们认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例,接上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的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只有真正感受了,读者的心灵才会与作者的感悟碰撞出共鸣的火花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不说”生命是什么”,而说“生命象什么”用心感受自己的生命,由此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初三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深刻,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能体悟作者对生命引发的思考,并能获得对自身的情感体验,不论粗糙或细腻,只要能谈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做到各人学中有得。 
    二、 教学设计 
    1、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评价、鉴赏文学作品;能学会相互合作、相互倾听,并有条理、有创意地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悟。 
    2、 能力目标:掌握阅读课文的基本方法,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多角度地体验生命的真正内涵。 
    3、 情感、目标: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获取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培养自觉探究意识,激发创新的欲望。 
    三、 设计思路和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关阅读的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加以各种形式的阅读设计,并结合说话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四、 教学准备 
    1、 生课前查找有关资料:收集有关“生命”的名言; 
    围绕“生命”的主题,举出一个实例。 
    2、教师课前准备: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地选取有关对“生命”的感悟的内容,设计几个有梯度的主问题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体悟生命的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播放贝多芬的《生命交响曲》并朗诵汪国真的诗作《生命,生命》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着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师:1、但人的生命却只有两万多天,我们不禁深深叹息:人生是如此短暂!但是在如此短暂的人生中,我们可以面临许多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坚强、勇敢和快乐,也可以选择脆弱、逃避和悲伤,甚至是死亡。 
    2、简介作者:冰心(感受她对生命的理解,从中你会得到哪些体验?) 
    [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此处的配乐朗诵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 
    (二) 整体感知
    朗读 
    师: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2)自主探究:文章写了生命象什么?领悟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规律(提示:可抓住文中的词语概括) 
    生:大声朗读课文,归纳结构概括课文的内容。(并由此形成板书) 
    (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 研读赏析
    选读 
    师:作者说生命象“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你认为有没有道理,你更赞同那一个说法,说说自己的认识。
    生:畅所欲言------
    师:(过渡)这篇文章所以如此震撼我们,是因为思想内容深刻,而深刻的思想,又靠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现。
    寻读 
    师:以第二段为例,请寻找课文中用得非常好的词语,用圆圈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生:合作探究(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推荐小组中的代表发言,各种的发言意见基本上已经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找出来了。) 
    生:“快乐勇敢”写出---- 
    “享乐”是----; 
    “冲破”、“不屈”体现生命的顽强; 
    ------- 
    教师小结:这些富有表现力、生命力的词句是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朗读时特别应注意。 
    师:朗读指导:注意把握朗读技巧(1)注意语速、语调、停顿、重音。(2)理解内容,有表情地加以朗读。 
    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范读并评议;着重讨论朗读时对重音的把握;再齐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小组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教师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点拨,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选择、分析语言信息的能力。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创造一种情景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语言美、情感美,获得美好的享受]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了作者的情感,那么由生命你还联想到什么?仿写“生命象------ ”
    (生: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生命中要有梦,活得精彩、充实才有生命。 
    生命像品茶,品味时,有时有淡淡的苦味;有时有淡淡的清香。 
    生命像浪花,有风平浪静,也有惊涛骇浪。 
    生命像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 
    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燃烧。 
    生命像蜡烛,都很短暂。 
    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 
    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 
    生命如同父母的爱,应该学会珍惜生命,懂得爱的真谛。) 
    [文学作品的美是内敛的,是开放的,就看你如何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这需要我们去想象。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此处的说话训练,是真正挖掘出了学生个体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更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创造想像的升华。] 
    过渡:无论怎样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的自然现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启发人的,同时,她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 
    研讨 
    师:从文中找出作者对生命的几点思考? 最能表达课文主题思想的是那一句或哪几句
    生:齐读最后三段,加以归纳概括,并由此形成板书。 
    [这是作者对自然现象联想到生命的哲理的归结,也是教学文本内容的整体完成] 
    (四) 体验反思
    师:1、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生:生命只有一次,应好好珍惜; 
    人总是要死的,选择死亡的方式可以不同; 
    生命是宝贵的,应该活得精彩。 
    (学生的回答,没有与具体生活实际相联系,还有的学生就直接谈课前摘录的有关生命的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就不能体现出联系实际生活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对生命的感悟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也受到阻碍。由此,教师做了引导,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师:引导 
    请用下列格式说话:“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而美丽”,再联系到生活实际。 
    示范:我感受到生命因为自强不息而美丽,着名作曲家贝多芬又瞎又聋,但他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终于“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生:思维非常活跃,回答时语言表达非常精美。 
    (生:我感受到生命因为顽强拼搏而美丽,张海迪阿姨下半身不遂,但她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轮椅上的梦》成了激励青年上进的明灯。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有无限的价值而美丽,伟大的作家鲁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奋斗而美丽,像居里夫人,一生都奉献于发明上。 
    我感受到生命因为助人为乐而美丽,雷锋的一生都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等 
    [这个说话题目的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不仅突出文章的重点,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如果没有第二步教师的提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可能如此活跃地“动”起来,而学生精彩的回答再次刺激着他们自己“说”的欲望,这是他们相互倾听、交谈而引发的结果。] 
    (五) 总结概括
    师: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每当夜深时,我合上眼睛,眼前总会浮现这样一幅幅图景:鲁迅在夜里一边咳嗽,一边写文章,昏暗的灯光下,发出内心的《呐喊》;卡夫卡彻夜写完自传体小说《判决》,完成与自己灵魂的对话;普鲁斯特从35岁到死,生活在暗室中,门窗紧闭,房间里点着蜡烛,《追忆似水年华》成为他唯一的安慰。这是一群孤独的人,这又是一群灵魂饱满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青春的生命不必像他们那样有太重的负荷。我想说的只是,哪怕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平庸,也别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枯萎,别让我们的精神之花凋谢。 
    (六) 布置作业
    以“由生命联想到……”为范围,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感受;题目自拟;体裁不限。 
    [阅读与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是阅读训练的深化,又是写作训练的一种方式,两者可以教学相长,相辅相成] 
    (七) 板书设计
    生命象春水  
    谈生命           生命的本质,生命的规律
    生命象小树
    [板书设计主要以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和阅读的方式,可以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明确化,把感性东西理性化,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感悟的能力。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