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六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学会观赏自然风光,品味文化韵味。
2.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j
3.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活动重难点
1.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2.走到户外,了解家乡名胜古迹,观赏自然风光,品味文化韵味。活动准备
搜集家乡具有文化特色的有关资料。女设计思路
可将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1.学习实践。
(1)拟定活动计划,划分活动小组。
(2)列出探访考察提纲,明确活动目的、方式、时间,查阅相关资料。
(3)与学校、家长及有关单位联系,确保活动安全、有效进行。
(4)开展活动。
2.课堂写作。
(1)整理考察到的第一手资料,互相交流。
(2)指导写作游记。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情感体验
小组推荐学生交流实践活动中的体会,交流要点:
1.自然风光的描述。
2.历史文化的介绍。
3.风土人情的介绍。
4.个人体验的抒发。
二、思路引导
游记,是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记叙文。.游记的题材十分广泛,凡是游览中见到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以及听到的神话传说等,都可以作为游记的材料。一篇生动的游记,不仅能引导读者跟作者一起饱览美丽的景物,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感受。 一
读游记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天下奇景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写游记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赏心悦目。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那么,怎样才能把一篇游记写好呢?
首先,写游记要有中心思想。即通过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或是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或是说明在游览中所发现的生活哲理,以理动人。
其次,写游记要以游踪为线索。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准确地交待游踪,具体地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点,能使读者读了你的游记,知道该怎样走,就能到达游览的地方,观赏美景。游览一个地方,你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复杂,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景物,按游踪的顺序来写。还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再者,写游记要选择重点景物,抓住其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还要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的翅膀,丰富游记内容,把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出来,创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三、佳作示例
游鼎湖山
尚 奇
今年仲夏的一天早上,风和日丽。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兴致勃勃地来到鼎湖山游览。
鼎湖山位于肇庆市东约18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这里真是美极了:山上绿树成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一片葱绿;山的西北坡有一条溪,顺着山势流淌下来,发出悦耳的“哗哗”声,它驱散了我们几小时乘车的疲劳,送来了一阵阵清风,使我们感到无限快乐。跨过一座小桥,进入一片山林,便隐隐约约地听到松涛般的水声。啊!是瀑布!我心中一喜,加快脚步向前走去。到了林子的尽头,我抬头望去,那镶嵌在许多大石间的一条白而发亮的瀑布便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那瀑布从山顶倾泻而下,仿佛一匹美丽的白色绸缎,从山石间飘落下来,撞在岩石上,便飞花碎玉般洒满山涧,如烟、如雾、如尘。它虽没有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势,但是那壮丽的景色也够令人陶醉的了。
在瀑布下面是一个清澈的大潭,它是由瀑布的水汇集而成的。潭水清澈碧绿,水明如镜。我们站在潭边,那一张张笑脸倒映在水中,衬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简直就像走入一幅迷人的图画中。偶尔,几尾小鱼把嘴伸到湖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倒影也随着颤动起来,真是有无限的诗情画意。此时此地,我多么希望手中有一支画笔,把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描绘下来啊。听老人们说,夏天用瀑布水泡西瓜吃,又凉又甜,既好吃,又能消暑,我便捧起潭水,喝了一口。啊!水甜甜的、凉凉的,从口中一直凉到心底。果然,心中的热气顿然消失了,心里感到一阵快意。
我们要集合了。我赶紧打开水壶,满满地装了一壶鼎湖山瀑布的水,带回家去,让家里人也分享幸福。最后又望了一眼鼎湖山的秀丽风光,才依依不舍地坐上汽车,踏上了归途。
晴空下的长江
费 颖
碧绿的湖水留给我的是温柔、崭新的回忆,蔚蓝的大海引起我无数次美好的遐想:长江,没有湖水的清澈,缺乏大海的神奇,但它却以自己独特的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别是晴空下的长江,更有一种令人说不出的风韵。
天空。瓦蓝瓦蓝的,是那么明净;云儿,雪白雪白的,是那么轻盈。明媚的阳光交织成一张巨大的金网,罩在江面上,罩在岸边,罩在武汉三镇广阔的土地上。站在长江大桥上,长江的丰姿和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俯视江面,只见浑浊的江水卷着漩涡,打着卷儿,仿佛在跳跃、舞蹈,终于,孩子似的撒一阵欢,飞快地向东流去。航标灯在浪花的簇拥下,摇来晃去,可真惬意啊!一艘艘轮船“呜呜”地鸣着汽笛,在江面上破浪前进。“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是的,此乐何极。虽然江面上没有优美的渔歌声,但那声声嘹亮的汽笛不正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吗?
放眼望去,江面上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时而聚拢,时而散开,莫非是一群快乐的精灵在嬉戏?远处的江面,停泊着几艘运煤船,船上一堆堆小山闪耀着光泽。啊,这才是真正的金子——乌金啊!再往更远处看吧,水天交接处,依稀可以看到一线山痕,那些从天边驶来和向天边驶去的船只,又不由使人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这朦胧的景色,似乎把人们带到了虚无缥缈的仙境。
再往近处看,长江两岸,龟、蛇二山郁郁葱葱,遥相呼应。龟山上,高高的电视塔耸入云霄,晴川饭店坐落在绿树环抱之中,显得分外别致;蛇山上,那“南维高拱”的黄鹤楼金碧辉煌,衬着蓝天、白云、绿树,宛如一幅古色古香的图画,忽而飞来一群鸟儿,在楼前盘旋,真叫人怀疑是那黄鹤又驮着仙人翩然而至了。我不由想起崔灏的那首《黄鹤楼》中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所描写的烟雾笼罩的长江,是使人忧愁伤感的长江。我想,他若能目睹如今晴空下的长江,心胸定会豁然卉朗,忘掉一切烦恼,写出来的诗句就不会这样凄伤了吧?
想着这些,我觉得,在这晴朗的天气里,长江显得更温柔、更慈祥了。它轻轻地拍打着江岸,打着转转,深情地眷念着这块美丽的土地和这座美丽的城市……
简评:
尚奇同学的《游鼎湖山》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展示了我们游览鼎湖山的所见、所感。第一步立足山下,仰视山林、小溪;第二步跨过小桥,进入山林;第三步在林子尽头,仰望瀑布。这三步由远及近,先移步后换景,写景简练,换景频率高、节奏快。第四步先写潭水、游鱼,然后交代我们赏景、喝水,这是先换景后移步。可见,全文两种换景方法交替使用,换景灵活,层次分明,过程清晰。其中三、四步是重点,人与景有机交融在一起,使行文顺畅自然。
费颖同学的《晴空下的长江》这篇文章描绘了一幅晴空下长江的立体图画。写景壮阔雄伟,层次鲜明,这取决于定点换景的合理安排。作者以武汉长江大桥为观察点,先仰视“蓝天”“白云”“阳光”,然后,按“俯视江面——放眼望去——再往更远处看”的顺序,描写长江的丰姿,其中包括:“江水”“航标灯”“金光”‘运煤船”和“山痕”等景物,再往近处看长江两岸“龟、蛇二山”。这样,以远近换景为主,方位换景为辅,远近镜头交替呈现,视线上下移动,纵横交织,全文换景清晰、顺畅、自然。四、同步热身
请你以《游——》或《晴空下的——》(空格处填一地名或胜迹)为题,写一600字以上的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