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一.

  2009-04-30 19:43:13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析文学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三、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炼字的高超技巧。教学设想  一、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指导学生认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之一.

教学目的

  一、学习作者如何针对《水浒》的特点选择重点分析和评析文学作品。

  二、弄清本文整体和局部两方面的独特层次结构。

  三、学习本文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选炼字的高超技巧。

教学设想

  一、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二、在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注意贯彻教学目的。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通读课文,弄清评论的中心论点及要点,初步理出课文的整体结构层次,阅读单元知识中有关文学评论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水浒》的文学知识和学生学过节选自《水浒》的课文导入。

  1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2 节选自《水浒》的课文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等。

  二、根据“预习提示”与“思考和练习”的内容,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三、讲读课文:

  分别从内容、形式两方面质疑设问。

  1 文章评论的中心点是什么?

  标题。即《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2 关于人物描写,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3 《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①从全书看,不是有机的结构;

  ②从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看,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

  4 阅读课文第5段和第8段,看整体结构怎样?

  由“分”到“总”。第5段是过渡段;第8段收缩全文,照应文题,并指出本文评论《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是“从大处看”,排除偏颇之嫌。

  四、指导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有关文学评论特点的部分,抓住要点。

  1 什么是文学评论?

  2 可从哪些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论?

  3 文学评论常采取怎样的写法?

  4 文学评论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五、布置作业:

  1 课外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 解释课本后“附录”有关本文的词语,特别是方言词语。

  3 编写本文写作提纲。

  4 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一的有关问题。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结合文学评论的理论知识,具体研讨课文,理清课文局部的层次结构。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复习检查:

  1 注音:撰 揣 栩 遒 绚 曳

  2 指名口述或板书演示课文的写作提纲。

  二、研讨课文:

  1 课文第1段的内容要点及其作用是什么?

  首段直入文题的前一半,指出前人对《水浒》人物描写的评价,或“言之过甚”或“杜撰”、“附会”,为自己的评论作了引言和铺垫。

  2 课文第2段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来说明观点的?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的关键句是什么?

  以“不但如此”为标志可分为3层。夹叙夹议、评议结合、逐层论述。

  ①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以后得出结论,“《水浒》从这三个人的不同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以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③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身于不同的阶层”,以后叙述,评价。

  人物性格不同是由于遭遇不同,遭遇不同由于思想意识不同,思想意识不同由于阶级出身不同。这三层文字,层层深入,进而指出了《水浒》“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最大特点,这是这篇评论的创见,可以说,茅盾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评论《水浒》人物的第一人。

  3 课文第4段评论了《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其评论叙述和分析又是怎样结合的?

  先提出观点,后进行叙述和分析,并用比喻对叙述和分析进行说明,“《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

  4 课文第6段对《水浒》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怎样的看法?形成此特点的原因何在?

  这是本文在《水浒》研究中提出的又一创见。既看到整体的松散,又看到局部的紧凑。“在这一点上,足可证明《水浒》当其尚为口头文学的时候是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5 课文第7段是就《水浒》结构哪一个特点重点加以评论的?其层次又怎样?

  对“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结构,进行评论。先指出“共同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然后以林冲的故事为例,并与杨志的故事比较,边叙边析,论证“共同特点”。

  三、落实“思考和练习”题一,指导学生讨论。

  四、研讨“思考和练习”题二。

  1 对比阅读课文中所举出的《水浒》中描写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原文和课文有关部分。

  2 作者是怎么复述的?复述时突出了什么?是怎么评论的?评论的主要意见是什么?

  突出了原文情节发展的顿挫开阖,对它作了极扼要的叙述,从而提出这段文字写得“错综而富于变化”。评论的主要意见是:“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

  五、布置作业:

  1 课外阅读《水浒》,口头复述一段《水浒》故事,就其中的某一个人物或某一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试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三。

  3 阅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北京的色彩》一文。

第三教时

教学要点

  思考几个问题,分析语言特色,试写一篇文学评论。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思考几个问题。

  1 《水浒》有着多方面成就,作者为什么单单选择人物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评论呢?

  提示:阅读课文第8段的内容,思考并作出简要回答。

  2 《水浒》一百单八人,重要的人物很多,而作者为什么只选了林冲、杨志、鲁达为例贯连前后进行分析评论?

  提示:①结合考虑“思考和练习”题一提出的五个问题:②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点和方法分析、评论;③观点和材料统一,深入浅出。

  3 作者分析《水浒》的结构时,既说不是有机的,又说是严密的,甚至是有机的,矛盾不矛盾?为什么?

  提示:不是一个标准。是从两方面谈结构问题。第6段明确说明了这一点。

  二、分析凝练、生动的语言特色。

  结合讨论“思考和练习”题三。

  三、阅读欣赏《北京的色彩》一文,写一篇文学评论。

  《北京的色彩》是一篇文字优美而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其中不乏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开朗自然的联想,反差鲜明的对比,准确形象的妙喻,以及流动于字里行间的蕴藉纯正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选取自己体味最深的某一方面展开评论。

  〔附〕板书设计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盾

  内容:   

  层次:

[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