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

  2009-04-30 19:43:06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 教学目的  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教学设想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示例二.

 

教学目的

  1 掌握根据文学作品自身特点评价文学作品的途径。

  2 学习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的评述方法。

  3 懂得运用阶级分析法评价文学作品的道理。

教学设想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虽然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在高中学习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但可能有大部分同学并没有读过《水浒》原著。这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对《水浒》似了解并非全了解。今天,要教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如果学生对原著不了解,那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该课前,教师可组织一次关于《水浒》的报告会,或在学习该课前,利用2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水浒》作简要的介绍。

  从《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看,课文的重点十分明确:一是评价人物,二是评价结构。至于作者是如何评价的,是否准确、精辟,有独创见解,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不过,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清晰,呈“分—总”式。因此,教学时,可采用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逐层剖析,最后归纳的途径,以及师生共同“议”与“评”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概括介绍《水浒》原著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内容,理顺课文的结构。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水浒》内容简介。

  要点提示:

  1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基础上,作家进行整理加工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结晶。

  2 《水浒》是一部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

  3 《水浒》在人物描写和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4 《水浒》的巨大影响。

  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在第四点上。其他三个方面,可以用几句话概括介绍。

  二、学生自读课文,理顺课文结构。

  提示: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第三部分(8段),着重谈论《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了解第1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2 明确《水浒》在人物描写上的两大特点。

  3 具体分析“叙、析、评”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自读揣摩第1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提示:首先,总说《水浒》的“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的评价”。其次,说明《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个个面目不同”。接着,说明《水浒》人物描写成功的秘诀:朝夕揣摩。开门见山提出论题,引起读者重视。

  、 /pnb0阅读第2至3段,填写下表:   

  讨论:

  提示:第一,三个人在不同的遭遇中表现出了不同的个性特征。

  第二,三个人的鲜明个性是与他们不同的阶级出身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读者对三个人表现出的不同感受,实质是对三个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强调: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这是《水浒》的人物描写的第一大特点;抓住人物的阶级意识去评价人物的立身行事,这也是评价文学作品的重要关键。

  三、分析比较。

  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文中是怎样说明的呢?

  提示:仍以林冲等三人为例:①详写了三人的出场情况(都是在别人事件的中间骤然出现的。其中,特别强调了“三个人物出场之时,除了简短的容貌描写而外,别无一言介绍他们的身世,自然更无一言叙述他们的品性了);②概括说明“他们的身世和品性都是在他们的后来的行动中逐渐点明,直到他们的主要故事完了的时候,我们这才全部认清了他们的身世和性格”。即说明人物的个性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显示出来的,而不是静止的描写。如果用文中的比喻说明,那是一种“由远渐近”的方法。

  关于《水浒》人物描写的这一特点,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注意全面说明,注意“;”号前后的两层意思。至于对这一评述的教学,不必花很多时间了。

  不过,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比较一下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 具体认识《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2 比较林冲与杨志人物安排的不同点。

  3 指出本文观点对以后“文学评论”论坛上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阅读概括。

  在阅读第6自然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概括《水浒》结构上的特点。

  提示: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二”中的:“变化错综”。

  二、口述情节。

  要求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分别口述“林冲”与“杨志”的情节安排,具体体会《水浒》在人物故事中安排上的上述特点。

  三、比较分析。

  林冲与杨志在情节排上有何区别?

  提示:

  林冲:时松时紧,曲折有致;腾挪跌宕,逐步推进。

  杨志:一正一反,螺旋上升(纵横开合)。

  四、点拨。

  主要揭示作者在文中论述《水浒》的观点在文学评论论坛上的影响。

  参考意见: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五、练习训练。

  1 关于〔思考和练习〕中的“一”“二”题,可放在课文分析中结合进行。第“三”题,可在课后完成。

  2 阅读下段文字,其中,对这段文字理解及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因为高衙内想把林冲的老婆弄到手,于是林冲吃了冤枉官司,刺配沧州,而对这样的压迫陷害,林冲只是逆来顺受,所以在野猪林内,鲁达要杀那两个该死的解差,反被林冲劝止;到了沧州以后,林冲是安心做囚犯的了,直到高衙内又派人来害他性命,这他才杀人报仇,走上了落草的路。

  A 这段引述的文字简洁地介绍了林冲的遭遇,具体说明他的落草是被逼的。
  B 这段文字主要是的揭露高衙内利用权势欺压人民的凶狠嘴脸。
  C 这段引述的文字既讲明了林冲几次遭遇的前因后果,也揭示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
  D 这段文字主要在歌颂鲁达仗义救人,敢作敢为的勇敢精神。

  3 《读〈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一文中,只举出林冲、杨志、鲁达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这是为什么?

  提示:在《水浒》书中,这三个人物是书中的主要人物,而且,这三个人物的经历各不相同,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能反映不同阶层人物的思想面貌;其次,文章前后都以这三个人物的事例进行分析,就能比较全面地介绍每一个人物,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评论的目的。

[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