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2009-04-30 16:07:50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 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 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常识,在文中揣摩其特色
    2、理顺课文思路,有感情地熟读、背诵
    3、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烛之武、佚之狐和郑伯)
    4、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烛之武的说服艺术
    【教学方法】读议讲练法,在朗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老师在其中点
    拨、总结,最后以一定练习巩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点:
    1、介绍相关背景
    2、认识《左传》
    3、整体感知,研读故事的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春秋五霸”谈到大小诸侯间的“春秋无义战”。 晋文公、秦穆公结成军事同盟,联合攻打郑国,大军压境,郑国会有什么反应呢?不能束手就擒,在这个紧要关头,英雄出现了,他是谁呢?
    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依据题目了解故事梗概。
    讨论明确: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只身前往秦国,说服秦君,免去一场战祸。(结合秦晋围郑的相关背景)
    三、《左传》 
    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所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以记事为纲,时间为序,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后人评:文字若云月,高深若山海)。以前学过的有散文《曹刿论战》。
    四、老师范读,学生自主解决字音、断句。
    函(hán)    泛(fàn)     佚(yì)      缒(zhuì)    
    阙(quē)    朝(zhāo)    逢(páng)    杞(qǐ)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五、请一学生读(字音、断句)
    六、学生齐读(把握感情,疏通思路)
    七、第一自然段
    1、诵读提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语速较慢,晋/军/函陵,秦/军/泛南(齐读)
    2、用原话回答秦晋围郑的原因
    明确: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3、秦晋围郑,郑国的形势怎样?
    明确:危在旦夕,国运悬于一线
    (找一学生读)
    八、第二自然段
    1、诵读提示:“国危矣”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读得要低沉。郑伯的话要读得心平气和,没有丝毫的不满。
    (找一学生读)
    2、面对国难,郑国的君臣如何应对?
    明确: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
    ②郑伯从谏如流,感动了烛之武
    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         
    (齐读)
    九、小结
    主人公烛之武在佚之狐的推荐下,不计前嫌,以国家利益为重,夜访秦营,劝说秦伯退军,表现他的大智大勇,体现了一个“大丈夫”的形象。人老心未老,是曹操笔下的老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十、作业
    1、背诵课文
    2、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兵?
    十一、板书设计
    郑  中流砥柱   烛之武
    秦晋围郑       不计前嫌
    危在旦夕       深明大义
    转           夜缒而出
    危           智说秦伯
    为           秦军乃还
    安           晋亦退去
    十二、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背诵课文
    2. 理解烛之武的爱国精神
    3. 研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
    一、导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大家集体背诵。
    烛之武不费郑国的一兵一卒,靠着自己的能言善辩说服秦伯,瓦解秦晋军事同盟。那么烛之武是怎样劝说秦伯,退了秦军的呢?今天我们就要深入其中,探个究竟。
    二、第三自然段
    1. 诵读提示:从“秦晋围郑”开始到“君亦无所害”。要读得平稳,不卑不亢,到揭露晋国的贪婪和出尔反尔时,毫不留情的批评带有愤激之情。
    2. 请一学生读(揣摩)
    3. 理出烛之武说服秦伯的思路?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明确:先秦后晋,秦:一利一害;晋:贪得无厌。站在处处为秦国考虑,时时替秦国着想的立场上的。
    4. 烛之武成功了吗?他用了什么方法成功的?
    明确:成功了,秦伯高兴地与郑国结盟,班师回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从地理角度上看,越国鄙远,只能是亡郑赔邻。
    从逻辑角度上看,舍郑为主,供行李往来乏困。
    从历史角度上看,晋不可信,背信弃义只为己。
    5. 烛之武从临危授命到智退秦师完成了什么样的一个形象呢?
    讨论明确:志士:不计前嫌,为国分忧
    勇士:慷慨应允,冒险出访
    辩士:巧避锋芒,直击要害
    概括:一个深明大义,机智勇敢,能言善辩,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外交家。
    6. 大家集体齐读(体味)
    三、第四自然段
    1.诵读提示:晋侯的话要缓慢,体现他的深思熟虑。
    2.请一学生读(揣摩)
    3.晋侯对于撤军说了几点理由?你认为哪点最重要?
    明确:三点理由(不仁,不知,不武)。他的依据是秦晋联盟只可维护不可破坏,不能因为一个郑国而坏了大事,体现晋侯作为一代霸主的高瞻远瞩。
    应该是“失其所与,不知”,晋侯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想借助秦国的力量有更大的作为,体现他的野心和谋略。
    4. 大家集体读(体味)
    四、揣摩本文特色
    后人誉<<左传>>是: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请结合本文的有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讨论明确:文采:①伏笔,开篇强调秦晋围郑的原因突出晋郑之间的矛盾,而秦郑之间则没有多大的分歧,为下文烛之武的直击要害作了铺垫。另外秦晋两军分地驻扎也为烛之武说退秦师提供了方便。②波折,郑国危在旦夕,能担当此重任的烛之武却以自己年岁已高为由来推辞。秦伯退兵后,晋国的大臣子犯却请求晋侯进攻郑国,情节波澜起伏让本文充满悬念。③详略,把主要笔墨用于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的问题上,着力通过对话烘托烛之武的形象.对于秦国和晋国如何退兵的则一带而过.
    高深:主要在人物。短短的二百九十多字就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春秋风云图,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佚之狐的唯才是举,郑伯的知人善用,秦伯的从谏如流和晋侯的审时度势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五、全班齐读(体味)
    六、文言词语积累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的是(    )
    何厌之由     秦伯说        越国以鄙远      失其所与,不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行李之往来     是寡人之过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亦去之
    3.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     (         )
    是寡人之过        (         )
    4.解释加点词语
    晋军函陵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邻之厚,君之薄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七、小结:烛之武这种临危授命,为国分忧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他是时代的骄子,也是国家的英雄。他的成功告诉我们不可骄躁,要抓住机会成就自己。
    八、板书设计:
    不计前嫌  为国分忧    志士
    慷慨应允  冒险出访    勇士
    巧避锋芒  直击要害    辩士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从烛之武的背后,你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上一篇:再别康桥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