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

  2009-04-30 16:07:21  
再别康桥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体味《再别康桥》的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 和绘画美。 3.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1) 通过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 通过赏析,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美; 4.品味语言,感悟作者诗歌创作的独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再别康桥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2.体味《再别康桥》的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 和绘画美。
    3.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1)       通过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2)       通过赏析,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美;
    4.品味语言,感悟作者诗歌创作的独特风格。
    二、教学重点:
    ★  体味作者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  作品中集中体现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三、教学难点:
    ☆  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  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解读作品。
    四、教学设想:
    ☉  多媒体教学;
    ☉  课前反复熟读作品,整体体味作品的意境美。
    ☉  课前尝试着模仿原作进行自我创作,结合课堂教学再读修改、创作。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导入(整体把握,诗歌感情抒发的基调):              
    教师:自古以来,每当遭遇离别和守望,总不免令人黯然消魂!古人的作品中——
    曾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 无奈;更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 豪迈!
    曾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 苦涩;更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 坦然!
    曾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一份 沉重;
    更有“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的一份 洒脱、一份 飘逸!
    那么,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抒发的是怎样的一份情感呢?
    1.学生散读,探究。
    2.鼓励学生演示朗读。
    师生简要点评,围绕:是否“入境”!(“意象”与“意境”的整体把握问题)
    3.学生发言,交流(略,相机鼓励与点拨!)
    4.定位:于柔美与缠绵之中的一份深深的留恋、一份无尽的依惜、一份淡泊的飘逸……
    5.播放《在水一方》,以作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        
    思考:在美妙、柔和的歌曲声中,你从中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意象?又是怎样的一番意境?
    定位:意象——迷人、舒缓       意境——悠远、朦胧美
    (二)鉴赏(简介背景,体味诗歌塑造的意象美和意境美)
    教师:徐志摩1920年曾留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也就是“康桥”。剑桥是一所800年历史的大学城,有很多古老的建筑,作者对这座大学城怀有很深的感情。他曾经这样动情地说过:“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康桥,可以说是诗人的精神依恋之乡。1928年的秋天,他带着失意,重回剑桥,故地重游,激发了诗人的兴致,他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溶进了这首《再别康桥》。
    那么,诗人的缕缕情思,融入了哪些意象之中呢?
    1.再请学生演读。
    2.学生交流。(略,简要点评)
    3.归结:“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潭水”、“长篙”、“星辉”等……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应该有送行的人,他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轰鸣。但这一切,都没有摄入诗人的镜头,偏偏选择了这些富于色彩、姿态等特色的意象,避俗世柔情,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美感。
    4.追问:这些朴素自然的意象又如何幻化成作者心中、读者眼中的意境之美呢?
    (1)学生交流。(略)
    (2)教师提示诗歌鉴赏的切入点:联想、想象(虚实);动静;语言、修辞……
    (3)归结:通过联想、想象,读者可以感受到,七节诗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诗人用电影艺术中的蒙太奇手法,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它们巧妙地剪辑到自己的诗作中,使每一幅画面中的意象分别变成了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这也就是闻一多先生崇尚的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美中的“绘画美”! 
    4.学生活动
    (1)分组交流自行创作的诗歌,重在围绕意象及创设的意境;
    (2)推荐交流(若干,时间关系,以2首为宜!)
    (3)学生点评,教师适当点拨
    (4)聆听配乐朗诵
    (5)鼓励学生以“共鸣者”的心态朗读原作:
    (6)齐读一遍。                                        
    (三)鉴赏(简要体味“音乐美”和“建筑美”)
    1.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故而富有“音乐美”
    归结: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他六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频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
    2.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故而富有“建筑美”
    归结: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盘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四)鉴赏(结合“诗眼”,把握诗歌精巧的构思)(重点在“其次”上)
    (1)怎样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以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因“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给人一种清新感。 
    归结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心中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只愿做“一条水草”的体验……
    追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怎样理解? 
    归结:——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从中,你能想到些什么?再次拓展:教师导引——原来,这人世间,至情、至善、至美之境,可圈、可点、可发之气,在诗中得到了境迁天外、气贯长虹般地体现!让我们大家跟随着王洛宾的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去细心地呵护自己心中的“康桥”吧! 
    (五)作业: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
上一篇:我有一个梦想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