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相同的图形教案2
形状相同的图形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感知形状相同图形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感悟形状相同图形的基本含义;
⑵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了解形状相同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了解形状相同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简单的画图方法并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⑶情感与能力: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学习及激励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⑴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及其特征;
⑵利用坐标的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
教学难点
⑴如何利用坐标的变化得到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的图形;
⑵正确利用橡皮筋放大图形。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课本P102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⑴用同一张底片洗出的不同尺寸的照片中,人物的形状改变了吗?
⑵两个足球的形状相同吗?它们的大小呢?
⑶两个正方体的形状相同吗?
⑷复印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思索并回答问题,认识形状相同的图形。】
〖学生在回答"复印纸上对应图形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时,讨论了不同比例的复印,探索了形状相同图形与全等图形之间的关系。〗
导入课题:形状相同的图形。
二、直观感知 探索新知
1、看一看
如图,哪些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
【由学生观察完成,加强对形状相同图形的认识。】
2.议一议
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的图形,试举出几例。
【说明:本例让学生感悟实际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应让学生充分的思考与合作交流。】
〖在本问题中,学生举了很多生活中的实例,但有些是不正确的。例如:黑板,该学生的意思是"所有的矩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本人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学生,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正确的,可有部分学生反对,理由是:正方形与非正方形矩形形状不相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经过争论,学生再一次对形状相同图形的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
三、合作交流 引申探究
1、练一练
课本P105的随堂练习:
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O(0,0)、A(1,2)、B(2,4)、C(3,2)、D(4,0)。先用线段顺次连接点O、A、B、C、D,然后再用线段连接A、C两点。
⑴你得到了一个什么图形?
⑵分别填写表1、2、3、4,你有的到了什么图形?
表1
O(0,0) A(1,2) B(2,4) C(3,2) D(4,0)
O1( , ) A1( , ) B1( , ) C1( , ) D1( , )
表2
O(0,0) A(1,2) B(2,4) C(3,2) D(4,0)
O2( , ) A2( , ) B2( , ) C2( , ) D2( , )
表3
O(0,0) A(1,2) B(2,4) C(3,2) D(4,0)
O3( , ) A3( , ) B3( , ) C3( , ) D3( , )
表4
O(0,0) A(1,2) B(2,4) C(3,2) D(4,0)
O4( , ) A4( , ) B4( , ) C4( , ) D4( , )
⑶在上述得到的四个图形中,哪些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完成本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画出图形,并给每个图形填上不同的颜色。经历操作过程,学生对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有了感性认识,同时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2、议一议
根据随堂练习,请思考:一个图形各点的坐标经过怎样的变化,使所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结论:一个图形各点的横坐标、纵坐标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则连接所得到点的图形与原图形形状相同。
【说明: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完成本题,使学生对利用坐标变化放大(或缩小)图形达到感性认识。】
〖学生在上面"练一练"的基础上讨论该题,回答时各抒己见。最后又综合已有结论完整回答该题,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想一想
下列图形是在原图形的基础上经历了哪些变化,变化后的图形和原图形形状相同吗?
【说明:平移、旋转、轴对称是图形的三大变化方法,本题让学生认识到经历三种变化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形状相同的图形,同时也是全等图形。】
4.做一做
课本P104的做一做:
利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近似地将一个图形放大:
⑴将2根长短相同的橡皮筋系在一起,联结处形成一个结点;
⑵画一个自己喜爱的图形,在图形外取一个定点;
⑶将系在一起的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定点,把一枝铅笔固定在橡皮筋的另一端;
⑷拉动铅笔,使结点沿所画图形的边缘运动,当结点在已知图形上运动一圈时,铅笔就画出了一个新的图形。
这个新的图形与已知图形形状相同。
【注:本活动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索完成图形,并利用"Z+Z"展示画图过程,让学生感知位似比,为第9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学习打下基础但是在教学中不可在此处将"位似比"提出,只可让学生感悟。】
〖教学过程中,利用投影仪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大屏幕上,及时反馈了学生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听到教师的赏识性评价,内心得到极大的鼓励,创作和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
四、归纳小结 激励评价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及收获;
五、布置作业
1、 课本P106 习题4.4 1,2,3;
2、 继续进行课本P104"做一做"的活动,设计一份成长记录袋的封面;
3、写一篇本节课的学习日记。
【说明:"设计一份成长记录袋的封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写一篇学习日记"让学生能静下来思考学到的知识和思想方法。通过课外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形状相同图形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