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教学设计

  2009-05-01 00:04:48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过程和方法: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二、教学器材 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平行光源(手电筒)、刻度尺、白纸。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过程和方法: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二、教学器材
    远视眼镜、近视眼镜、平行光源(手电筒)、刻度尺、白纸。
    三、教学过程
    (教师戴上眼镜并注视同学。)
    师:好多同学和我一样都戴上了眼镜,大家为什么要戴眼镜?
    生: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眼。
    师:老年人戴的眼镜和同学们戴的眼镜一样吗?
    生:不一样,老年人大多数戴的是远视眼镜。
    小结: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点明课题———透镜。
    (一)观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区别
    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摸一下课桌上两块透镜,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块中间厚,边缘薄;另一块中间薄,边缘厚。
    (中间厚,边缘簿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簿,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师:请同学们看画出的几种透镜,根据透镜的分类标准区分一下,哪些属于凸透镜,哪些属于凹透镜。
    (结合章首图和章首语说明各种透镜的组合使用,为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科学探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透镜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了解主光轴和光心
    通过阅读和老师讲述,让学生初步了解主光轴和光心。
    (三)实验探究透镜的光学特性
    提出问题: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人要戴不同的透镜,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凸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凹透镜对光起什么作用。
    进行猜想: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凸透镜可能有聚光作用,凹透镜可能有散光作用。
    设计实验:(学生设计,教师归纳,这里采用探究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的同时,学习物理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甲生:拿一只手电筒照到一张白纸上,观察光斑的大小,然后把透镜放在手电筒前面,观察光斑的大小。如果光斑变小了,则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果光斑变大了,则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实验操作:(学生完成,教师巡视辅导,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放心大胆地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实验器材有问题和个别实验有困难的学生作一些辅导。)
    小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四)“演示———讨论”焦点和焦距
    进一步提出问题:患近视眼的人戴的眼镜是否都一样,有没有差别?
    生:不一样,有的人戴的眼镜的度数高,有的人戴的眼镜的度数低。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度数高低不同的眼镜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有的认为是透镜的厚度不同,有的认为是弯曲程度不同。学生要求通过实验来观察度数不同的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效果到底有怎样的差异。)
    演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介绍焦点和焦距。
    提问:焦距长的凸透镜和焦距短的凸透镜哪个对光的偏折作用大? 
    生:焦距长的凸透镜对光的偏折作用大。
    师:同理,不同的凹透镜对光线的偏折作用也不同,所以近视程度不同的同学要戴焦距不同的凹透镜。(上面思考题答案)
    补充实验: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的焦距。(课后完成)
    四、教学小结与延展
    关于透镜的研究和作用,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冰遇阳光会融化,冰透镜对着太阳能聚光取火,令人怀疑,同学们一定想知道这是否是真的,请同学们在课后去探究。透镜除了我们这节课学到的作用外,还有其他作用吗?请大家去思考、探究……
    (科学探究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是科学创新的基础,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
    点评:本节以“从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基本设计理念。主要内容是透镜、透镜的分类、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透镜的光学特性和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限,对“透镜的分类”采用“生活———探究”,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采用到“加油站”阅读了解,对“透镜的光学特性”采用“实验———探究”,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采用“演示———讨论”。
    导入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以“同学们由于不注意用眼———”作引;展开部分以探究为主要体系,构建课堂“双主体”,并打破课堂即教室的传统观,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对生活现象的的感知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知识;小结时从“知识树形”和“过程方法”等多角度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上一篇:电压教案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