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2009-04-30 23:54:28  
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物理教案-大气的压强

大气的压强—说课

 

    一、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压强”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    力”作必要的准备。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

        为10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

         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

    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

            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

  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

 

117

 

        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

        了悬念。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

        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我采用

        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

        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www.3edu.net)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 

   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六、教学过程(www.3edu.net)安排: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一些主要环节采取了以下安排:

        1.实验引入新课(约5分钟)

           ①.  出示思考题

      把一块硬币放在平底大盘里,倒上红墨水,刚好淹没硬币,请同

      学们把硬币拿出来而不沾湿手。

 

      然后让学生讨论,此时气氛活跃,学生得出各种结论,教师不作

      解释,让学生观察。

 

    演示:

      把点燃的纸放入杯子,倒扣在硬币附近的盘子里,实验效果明显, 

      水全被吸入杯子,学生一片惊讶、好奇,这就迅速抓住了学生的

      注意力。

      ②.纸片托水实验:先空杯,再装水,两次实验结果不一样,原

          因是什么?

           此时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过渡到本节的学习。

 

        2.大气压强(约15分钟)

①.      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

 

②.气体与液体类比找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大气压的方向。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气体也受到 

   重力,因此气体也能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液体压

118

   强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气体同样具有流动性,所以气体压强

   的方向也向各个方向。

     

③  .演示纸片托水实验,旋转不同的方向,证明大气压的方向也是向各个方向的。

 

    ④.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强的存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做好演示实验。

         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问号,然后师生共同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因为实验室的马德堡半球容易漏气,师生共同参与,有利于

          教师控制场面)。

         接着,师生共同分析此实验的作用:首次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

         在。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马德堡半球很难打开的原因。

 

      ⑤.学生实验:用皮碗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提问学生实验时的感觉,以及此实验证明了什么问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

       此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接受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大气压强

       存在的认识,此时再看一段录象。

 

           ⑥.录象演示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即课本图11-4)。

              启发学生此实验证明了什么?

         教学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气压强存在的事实,  

         这时教师趁机引导,转入大气压大小的教学。

 

 3.大气压的大小(约15分钟)

由纸片托水实验,知道大气压可支持水柱,换用量筒,发现大气

压可支持一量筒水,那么到底大气压可支持多少水柱,历史上有

人用10米长的玻璃管做实验,发现玻璃管仍充满水,还是没测出

大气压的值,说明用水测大气压不方便。此时,引导学生由P=ρgh

分析得出用密度大的水银来实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

①.         介绍实验装置。

 

②.         模拟操作过程。

 

③.         录象演示操作过程。

 

119

 

 ④.分析:为什么大气压支持的是76cm高的水银柱?

        如果玻璃管上端有进气口,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⑤.演示(用水类比):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在水槽中装满水,    

            用一手堵住一端的开口,从水中把玻璃管提起,让学生观察水  

            柱。然后把手慢慢松开,让学生观察哪段水柱由大气压强支持。

            通过此实验,学生很容易接受哪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的,

            因此可得出:

            P大气水银gh=13.6×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76米=1.01×105帕≈105帕。

 

         ⑥.讲述大气压1.01×105帕的物理意义。同时提问学生大气压很

            大,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房子不会被压垮。

 

      4.大气压强的应用(约8分钟)

    ①.解释取硬币的实验。

②.演示喷泉实验,让学生解释。

 

 

 

 

 

 

 

 

 

 

 

 

本节第一个实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此时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

但是物理语言的驾驭能力还比较差,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

关键,规范这类简答题的答法。

喷泉实验,让学生自己解答。

 

      5.小结和作业(约2分钟)

回顾讲解的知识点、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实验是学习物   

    理的重要手段。

   

作业:练习1、2、3。


下一篇:质量和密度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