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009-04-30 15:11:47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目标】 1、自主掌握生字生词。 2、学会从题目初步感知、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 5、了解本文叙议结合,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的特点。 6、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目标】
    1、自主掌握生字生词。
    2、学会从题目初步感知、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3、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概括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学习他崇高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
    5、了解本文叙议结合,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的特点。
    6、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方法。
    7、感悟文章主要内容,揭示对自己成长的启发意义。
    【学习重点】
    目标3、4、5、6
    【学习难点】
    叙议结合。关键词语。
    【教学时数】
    2课时
    【学法指导】 
    1、通过查字典、词典掌握生字生词。
    2、在通读的基础上,按照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写——用什么方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启示的思维顺序,认真思考。
    3、阅读作品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对其中的内容等做出适当的评价,感悟作品的内涵。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一、相关资料:
    (一)走进作者
    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词和民歌,并目睹农民的苦难生活,引起他深切的同情,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初步奠定了基础。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29年还乡,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1934年大学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抗战爆发后,诗人热情地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出版了《从军行》《淮上吟》等诗集。1942年秋到重庆,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版《十年诗选》及长诗《古树的花朵》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主编《文讯》,写了许多揭露、批判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讽刺诗。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春风集》《欢呼集》《臧克家诗选》和长诗《李大钊》等。粉碎“四人帮”后,诗人又写了不少作品,并任复刊后的《诗刊》顾问。
    (二)臧克家和闻一多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1932年回清华任教后写信给臧克家说:“得一知己,可以无憾,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已经够了。”可见相知之深。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如课文中提到的“他在给我的信上说……”,这是闻一多在接到臧克家赞扬他的信后,于1944年9月11日写的回信;课文中提到的“1944年10月12日”那封信,是答复臧克家欲至联大教书的问询的。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三)闻一多介绍
    闻一多,本名家骅,着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1945年的“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时昆明的气氛异常紧张,盛传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许多朋友劝他应该避一避。然而,闻一多没有畏惧,照常参加了李公仆先生的追悼会,并在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着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除国民党特务杀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遗着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曾经说:/"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二、初读,扫除文字障碍,理解题目,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读一读,写一写,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上音并读几遍,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来,并把拼音写在这个字的上方。
    弥高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足不窥园        衰微      
    小楷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兀兀穷年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赫然而出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警报迭起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2)查注释或字典、词典,弄清下列词语意思
    锲而不舍:                                迥乎不同:                          
    兀兀穷年:                                气冲斗牛;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锲而不舍(造句)                                                              
    (3)辨字组词:
    载(       )  炯(       )  籍(       )
    裁(       )  迥(       )  藉 (       ) 
    2.从标题看,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的哪两个方面?
    答:                                                                          
    3.快速阅读,整体感知(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 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 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的特点;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学习?研讨
    一、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二、学生默读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朗读、细读,探究问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2闻一多先生一心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最突出的表现在哪些事情上?
    3、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4、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探究品味第一部分:  
    (1)作者写“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怎样起笔的?这样写好在哪里? 
    (2)文章围绕起笔写了哪些事例?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如果把第七段去掉了会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 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请从文中找出表现这些内容的关键词句,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5、简洁概括第二部分内容。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6、文章前后两部分都说到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他在两个方面的“说”与“做”矛盾不矛盾?意义是否相同?
    7复述故事。
    三、味读
    1、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请同学们帮自己解答。(提示:赏识词句的方法1、从词、句的思想内容;2、从修辞手法;3、从词句的结构方面。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语言精练含蓄。)
    2、有的人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大呼小叫,用大词、文言词,不朴实。到底应该怎样看? 
    3、这篇文章写得十分精粹,全文只有一千多字,就突出地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请结合内容作简单分析。 
    (1)结构严谨。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选材精当。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能以少胜多。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3)精于剪裁。对材料的使用,作者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有取有舍,有繁有简。
    4、夹叙夹议的写法。找出议论的语段分析其作用。
    四、悟读:
    1、学习本文后,闻先生的说和做给你留下了深刻,其实古人也认为说和做是很重要的,你能说出称赞说和做的词语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说说自己平时在说和做的方面有不恰当的地方吗?今后打算如何做得更好。
    巩固?延伸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感悟内容,完成文后思考题。
    (一)
    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⑶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⑷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⑸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⑹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⑺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⑻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⑼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⑽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⑾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⑿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⒀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一、二两段起什么作用? 
    2、概括选文所写的三件事。(每件不超过8个字)
    ⑴                                                                    
    ⑵                                                                    
    ⑶                                                                    
    3、“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句话表明了闻一多先生           的精神。(有一成语填写)
    4、课文善于用典型的语言和神态表现人物性格,请从选文中选出相应的语句。
    语言:                                                                           
    神态:                                                                           
    5、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这部分是怎样写“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的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这部分中的“说”和“做”揭示了闻先生的什么精神?
    (二)忆父亲
    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里,又有电影或电视剧的制片人员,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几件小事。
    ②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正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要群众演员拍戏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我问:“为什么?”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了,可以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他可能还有任务。”父亲的语气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③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种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倚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分明地,他惟恐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褶皱了。
    ④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了,一个劲儿向我道
    qiè         。
    ⑤记得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全家怪纳闷怪伤感的。睡前,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不高兴了么?”父亲说:“不!我很高兴啊!”我说:“那你为什么在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哩?”“哎,那是一句台词,”父亲笑了笑说,“昨天,我们导演指示——给这老爷子一句台词!连台词都让我说了,那不真算是演员了么?我那么说你听着可以么?……”我恍然大悟,原来父亲是在                。
    ⑥我就说:“爸,我的话,也许你又不爱听。其实你愿意怎么说都行!反正到时候,不会让你自己说的,会找个人替你配音……”这下父亲真的不高兴了,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一句话,光是说说的事儿?脸上的模样要是不对劲,不就成嘴上主阴,脸上作晴了么?”
    ……
    ⑦是啊,父亲所“演”的,不过就是些迎着镜头走过来的可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角色。走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就十几秒钟。然而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说起父亲来,都赞不绝口。
    7、根据第④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道(       )
    8、第⑤段的横线上应当补出的内容是                     。
    9、从文中找出一个与“端端地坐”意思相近的成语:             。对父亲这种坐姿的强调和描述,表现出父亲当时              的神情。
    10、联系上下文,写出第⑤段中“面面相觑”的意思。
    11、父亲提到导演时,总在前面加“我们”两字,这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 
    12、第⑤⑥两段画线句子,反映了“我”对父亲             的思想感情。
    13、把“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能拍好么?”改成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与反问句相比,陈述句削弱了父亲对“我”        的语气。
    14、“嘴上主阴,脸上作晴”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15、这篇短文写了父亲的两件小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⑴                                                                    
    ⑵                                                                    
    16、联系全文看,第⑥段与第⑦段之间的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                           。
    17、与父亲“合作”过的导演们,对父亲赞不绝口的原因是什么? 
    (三)苏东坡
    ①因“乌台诗案”,苏东坡被捕进京,长途押解,犹如一路示众。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苏轼都想投水自杀,由于看守严密而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而把文明的代表者逼到这一步之差境地的则是一群小人。一群小人能做成如此大事,只能归功于中国的独特国情。
    ②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小人顺手把绳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师和历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国文化史,有很长时间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挤眉弄眼的小人。
    ③究竟是什么罪?审起来看!怎么审?打!
    ④请允许我在这里把笔停一下。我相信一切文化良知都会在这里颤栗。中国几千年有几个像苏东坡那样可爱、高贵而有魅力的人呢?但可爱、高贵、魅力之类往往既构不成社会号召力也构不成自我卫护力,真正厉害的是邪恶、低贱、粗暴,它们几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现在,苏东坡被它们抓在手里搓捏着,越是可爱、高贵、有魅力,搓捏得越起劲。温和柔雅如林间清风,深谷白云的大文豪面对这彻底陌生的语言系统和行为系统,不可能作任务像样的辩驳,他一定变得非常笨拙,无法调动起码的言词,无法完成简单的逻辑。他在牢房里的应对,绝对比不过一个普通的盗贼。因此审问者们愤怒了也高兴了。原来这么个大名人竟是草包一个,你平日的滔滔文辞被狗吃掉了?看你这副熊样还能写诗作词?纯粹是抄人家的吧!接着就是轮番扑打,诗人用纯银般的嗓子哀号着,哀号到嘶哑。这本是一个只需要哀号的地方,你写那么美丽的诗就已荒唐透顶了,还不该打?打,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
    18、具体说明文中划横线的两个词语的意义: 
    ⑴独特国情:                                                                    
    ⑵行为系统:                                                                    
    19、谈谈下面语句的含义。
    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
    20、第④段开头撇开一笔,说“把笔停一下”,意为暂时中断苏东坡受审问、拷打的叙述,插写另一与之相关的内容。请问: 
    ⑴“停”到什么地方为止?
    ⑵插写这段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21.文末“打得你淡妆浓抹,打得你乘风归去,打得你密州出猎”关涉苏东坡三篇诗词,请写出它们的篇名(原句)。(任写一处即可)
    ⑴打得你淡妆浓抹:
    ⑵打得你乘风归去:
    ⑶打得你密州出猎:
    第12课参考答案
    1、起过渡或引出下文的作用。 
    2、⑴起稿政治传单⑵群众大会演说⑶参加游行示威 
    3、视死如归 
    4、语言: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神态: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5、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6、文章先写他的“说”,写他“说”的事实,写他“说”的内容与目的。再用三件事叙述他的“做”。用他的“说”和“做”揭示其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大无畏精神。 
    7、歉 
    8、背台词 
    9、正襟危坐;郑重其事 
    10、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11、表现父亲当群众演员的那一份自豪。 
    12、敬重、体贴、略有惧怕 
    13、要是都像你这种态度,那电影是拍不好的;教训 
    14、表演时,说话的内容与脸上的表情不一致。 
    15⑴正襟危坐等任务。⑵认认真真练台词。 
    16、父亲做群众演员时的另外一些小事。 
    17、父亲有一丝不苟的精神。(意近即可) 
    18、⑴君主昏庸专制,奸佞得势专横,官吏腐败混乱。
    ⑵断章取义,无限上纲,造谣诬蔑,严刑逼供。 
    19、苏东坡的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极鼎之作,自然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标志。(意近即可) 
    20、⑴“现在”前。
    ⑵回叙历史,构成比较,说明苏东坡的可贵,理应受到爱护和推崇,而邪恶势力对他的作贱和迫害荒唐,太不应该。  
    21、⑴《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
    ⑶《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一篇:伟大的悲剧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