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园》

  2009-04-30 15:11:41  
《于园》 一、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透过文字去展现画面 2、过程方法目标:学会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语句含义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我们园林的基本特点,并对之感兴趣。 二、教学准备 利用辅导课和早读课时间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于园》

    一、学习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能透过文字去展现画面
    2、过程方法目标:学会对照书下注释理解语句含义
    3、情感价值观目标:了解我们园林的基本特点,并对之感兴趣。
    二、教学准备
    利用辅导课和早读课时间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近园林赏美景
    1、同学们听说过或游览过现在哪些有名的园林呀?
    2、呀,你去过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美不美?正在放着的乐曲《姑苏行》或许会让你重温那种美,因为它主要表现春光明媚之时人们游玩苏州园林美丽风光的情景。在这样的乐曲中,我们也走近园林,欣赏几幅园林的图片,共赏园林的美景。(老师说名称)
    2、这些园林因为美丽的风光,独特的构思,丰富的文化内涵至今仍闻名遐迩。扬州的古镇瓜州明朝的时候也有一座这样美丽的园林,可惜现在它的原貌我们却看不见了。不过,没关系,张岱的美文《于园》给我们留下了它美丽奇特的景致。让我们走近张岱神游于园好不好? 
    (二)走近作者读美文
    1、张岱是哪个朝代人?他号什么?是哪里人?课文出处是哪里?
    明末清初人,陶庵,现在浙江绍兴人,是鲁迅的老乡,《陶庵梦忆》。
    2、张岱可是个多才多艺有着广泛兴趣的人。他喜欢游山玩水,喜欢收藏,懂得音乐,懂得如何布置园林,会作曲弹琴,精通戏曲,精通品茶,甚至自己还发明了一种新茶等等,所以有人说,张岱是天下第一等趣人、妙人、韵人和痴人。
    3、在这样一个人的眼中,于园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赶紧先来读通他的这篇短小却清新空灵的美文吧。
    4、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5、这些字你能准确读出吗?
    6、这些句子该如何读好停顿呢?要准确把握句子停顿的节奏,主要的方法一要多读多看文言文,培养文言文的语感,二要把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如陈述的对象和陈述的内容之间要稍作停顿,不能把句子读破了。请同学们齐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和这些语句的停顿,把课文读流畅,并初步理解语句的意思。
    7、下面我们来读懂文意,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自学理解语句的意思,在看的过程中有难理解的字词或语句可以先划下来,过后带到小组讨论。可读出声音来。
    8、同学们有不理解或小组有争议的语句了吗?那我们一起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如果有学生提出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可补出省略的内容)(附带解决一些重点字词的解释)请女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意,并注意读出或听出你们的发现。
    9、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于园的哪些情况呢?  于园的地理位置、于园主人的名字、这座园林的非同寻常、张岱得以游园的原因等等。
    10、老师发现了一个画面感特别强的字。仿老师的说法,请你来说“磊”字。 “雨”,仿佛让我看见了满天的小雨淅淅沥沥地洒落人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个“磊”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  
    一块一块的石头在能工巧匠的手里堆叠成了各具特色的假山。
    (三)品读美文说体验
    1、看来同学们已初步读懂了文意。但阅读好的文章美的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此,我们还应该潜到语句深层去品读涵咏,并能读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来。
    2、品读涵咏美文有好几个角度可以切入,一能体会词语的生动优美,二能在读语句时在头脑中展现画面图景,体会其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看课文第二小节,找一找你认为写得优美的字词,并揣摩美在哪里。或者找出你喜欢的一幅图景,并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有自己的发现或感受时可在小组内交流,也可跟我们大家分享。 
    (1)实 假山是石头垒成的,一般都是光秃秃的,可于园的前堂假山偏偏遍植花草,多得连人都上不去。真奇。   
    (2)空
    ①写了哪些景物?大池;奇峰,高的山头;绝壑,陡峭的山沟;莲花
    ②奇异在何处?人走池底;莲花反在天上。
    ③请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创造这幅奇异的图画,会画的也可以在纸上画出示意图来帮助自己理解。过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描述小组共同创作的图画。需要老师帮助的小组,可举手跟老师说一声。
    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觉得有哪些地方还需向这位同学质疑的,或者哪些地方他设计得比较好,也来作一些评点。
    (3)幽阴深邃
    其中一个字用得特别得传神,你觉得是哪一个字?
    缠绕,盘绕,好像紧紧贴着缠着不放,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表现了小山沟的曲折深远。
    (4)水阁。
    请一个同学来读。
    嘘,轻轻地,静静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满眼的绿色,四周茂密的草木、小河、小鸟。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鸟叫声,风吹过树叶的声音。
    你仿佛闻到了什么?草木的清香
    坐在这样的水阁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舒坦,心旷神怡,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你的感受就是园主人在建造园林时尽力想达到的一个目的,也就是要让你虽然身在城市却神游自然的奇妙感觉。这也是我国园林的一个基本特点。请齐读幻灯上的内容。
    2、从前堂到后厅再到槛外再到水阁,按什么顺序(从前到后的空间顺序)往纵深展开? 难怪古诗词中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慨叹。按老师的提醒请说出课文的原句。你看,前堂花草满坡,后厅莲花映天,槛外山沟回旋深邃,水阁让人如归山林。一段段逐渐展开,一步步景色变换。移步换景,赏玩不已。中国的园林分明就是古代文人画在大地上的山水长轴画卷。
    3、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以及造园家们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有限空间里,通过堆叠假山、整理河水,栽植花木等等造就了一座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山和水在这里相依相偎,花和木在这里相映相衬,人和自然在这里相亲相爱,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美丽。如今社会,我们崇尚返朴归真,希望和自然和谐共处,渴望大自然能永驻心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园林就成了所有人类理想的家园。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中国园林,并称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
    (七)我们今天所学的于园就是我国园林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借助朗读再神游于园吧。
    (八)听说扬州市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打算重建于园,还听说重建时要尽量保持于园原有的“天人合一”的风格。你能否通过课后查阅资料并结合你对《于园》这篇课文的理解说说你对“天人合一”风格的理解。老师期待跟同学们交流。 
    板书
    实             空
    于    园    磊石    空             间
    奇            幽阴深邃                              顺
    张岱          水阁    如归山林                              序
上一篇:《竹影》教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