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案设计

  2009-04-30 15:11:33  
《社戏》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 尝试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分析六一公公、双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社戏》教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  尝试鉴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  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三个人物的性格,体会农民及孩子们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和分析《社戏》中夏夜行船、赵庄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体会景物、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好处,一同分享作者童年与乡村少年玩耍的乐趣;
    2、简要分析六一公公、双喜、阿发等人的性格特征,归纳文章主旨;
    3、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难点    1、(1)看戏时间;(2)平桥乐土、寻船周折等与赵庄看戏的关系(铺垫);(3)有关京剧的常识(例如,老生、小旦、小生、老旦等,学生缺乏积累);(4)由于作品容量大,所以课时紧,任务重:既要培养学生默读、速读、朗读的能力,又要训练思考、理解及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
    2、分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设想  兴趣教学:教学中紧紧抓住“看戏”这条线索,紧紧扣住对故事情节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出童心童趣——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初一小学生,讲课一定要适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谈话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语言要委婉,调动阅读作品的兴趣。
    写作设计  抓住这次学习典范作品的极好机会,安排一次“回忆童年往事”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人生的感情,进行团结、友爱、诚实等品质的自我教育。
    教具准备  1、黑色识字板儿(长20cm 宽10cm)10面  2、竹笛1支 
    3、彩粉笔若干  4、小黑板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解题  
    1、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戏’吗?好,今天,我带领大家一同去鲁迅的故乡,看一场‘戏’去,好吗?”
    2、板书课题:《社戏》  板书作者:鲁迅
    3、回忆鲁迅:
    (1)我们想去鲁迅的家乡去看戏,那鲁迅家乡在哪里呢?(浙江 绍兴)
    (2)(小黑板填空):
    A  1881—1936
    B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 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事散文 —《朝花夕拾》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接触《社戏》:
    A体裁:小说  这篇小说写得也很精彩。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文中的“我”叫什么名字?(迅哥儿)这个人物是根据童年“鲁迅”的经历而虚构的。
    B 写《社戏》时,作者已经多大年纪了?(结合文后的暑期推算)
    1922-1881=41(岁)
    C 看戏的往事已经过去多少年了?
    因为“我”当时十一二岁,而写《社戏》时已经41岁了,因此已过去41- 11= 30年了。
    D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而往事却历历在目。从回忆中,作者有着哪些深刻感悟呢?
    二、                                揭示全课目标
    1、掌握下列词语:惮   踱  颇  归省  行辈  撺掇 ……
    2、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3、理解作者如何把自然美和人性美融合为“乐土”的美;
    4、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描写方法;
    5、抄录文中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增加语言积累。
    三 明确本节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清故事情节;
    3、探讨第一部分——“平桥乐土”的内容和作用。
    四 课堂达标
    (一)给作品中的生字,在原文的生字旁边注音,重要的词语稍加注释。
    (二)检查预习情况,用黑色识字板展示:(24个)
    惮   踱   颇   撮   楫  棹 伊  归省  行辈 絮叨 撺掇  凫水  潺潺
    踊跃  自失  弥散  蕴藻  漂渺 宛转  悠扬  喝采 罗汉豆  旺相  桕树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找出段落的起讫:
    教师提供下列情节——
    平桥乐土   寻船周折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1~4)         (5~9)        (10~13)       (14~21)
    月下归航    偷豆吃豆    偷豆余波     往事难忘
    (22~23)       (24~30)       (31~39)       (40)
    (四) 阅读“平桥乐土”部分
    1、什么是社戏?  (“社”中每年所上演的“年规戏”。)
    2、看戏的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浙江省 绍兴城外 鲁镇附近 平桥村的临村——赵庄)
    3、陪我看戏的是哪些小朋友?他们待我如何?
    (1)双喜、阿发、桂生等一群小朋友
    (2)(A)伴我游戏  (B)钓虾、放牛  (C)陪我看戏
    ——友好、亲密
    4、平桥村的老人们是些什么人?待我怎样?
    (A)种田、打鱼 (B)不说“犯上”
    —— 老人们 勤劳、善良 
    5、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看戏)
    6、大约是在什么时间(季节)去看戏的?根据是什么?
    春末夏初  根据:(1)扫墓后(2)豆,罗汉豆(夏)
    (3)麦(立夏麦呲牙)
    7、他们是怎么去看戏的?为什么非要乘船去?
    (1)                   乘船(2)因为  A鲁迅家乡在江南,江南是水乡,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B 平桥村“临河”, 乘船方便;C 连六一公公卖罗汉豆都是划船去的。
    8、写“平桥乐土”的目的是什么?
    交代得以看戏的缘由、时间和平桥村的地理环境,小伙伴们的亲密、友好,乡间农民的勤劳、善良,为后文写看戏及偷豆等内容作铺垫。
    9、平桥村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是我的乐土——“乐”。
    五、回顾所讲部分
    六、布置作业
    1、看戏前遇到什么困难?这个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2、预习课后练习(第95页)的“二”题的第1小题:(请在书本上勾画)
    作者写夏夜行船,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感。试把表现这些感觉的语句分别摘出来,说说作者是怎样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
    七、板书设计                
    《社戏》
    一、鲁迅              二、故事情节           四、平桥乐土
    1 18811936                      (小黑板)           1 “乐”
    2 浙江 绍兴城               三  人物                   亲密  友好
    3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 “我”                  勤劳  善良
    4 原名 周树人                  2  双喜                2  目的      
    5 叙事散文                     3  阿发                  作铺垫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  六一公公                                      
    第二课时
    一、                                明确本课目标
    1学习“寻船周折”和“夏夜行船”部分;
    2、体会烘托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默读5~9段“寻船周折”,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1)看戏之前遇到什么问题?(2)我的心情如何?(3)老人们关注我的心情吗?
    2、(1)船找到了没有?(2)由谁找到的?
    (3)找到后又遇到什么问题?(4)这个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3、作者把“寻船周折”写得一波三折,目的是什么?
    归结:(1)看戏之前,没大船,因为小船不安全;“我”急得要哭。(2)大船是由双喜找到的,找到后,又没大人陪我去;结果双喜提议——由小伙伴们一同陪我去,母亲和外祖母都不放心,没有同意;双喜提出“写包票”等四条理由,看戏才如愿以偿。(3)作品之所以把“看戏周折”写得如此细腻,目的就在于烘托了“我”看戏前的急切心情——“急”。
    三、                                欣赏“夏夜行船”部分:
    1听读录音带(或教师范读)
    注意(1)景物描写部分,要朗读出诗情画意 (2)速度要轻快些
    2让学生仿照教师的样子,放声朗读、速读。
    3回答问题:
    (1)整体感悟:“夏夜行船”中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答:一是急切的心情,原因是怕晚了;二是惬意、舒服、欢快、愉悦的心情,原因是看戏如愿以偿了。
    (2)体会写法:这种急切而愉悦的心情是从哪些描写中表现出来的?
    引导学生看书体会,并讨论。
    A 动作迅速   跳  拔  拔  点  磕  退  上  “飞”
    B 景物之动   a 清香……扑面吹来 
    b 连山……踊跃跑去  (以动写静)
    C 心里所感   慢
    D 耳朵所听   a似乎……歌吹    b大概横笛……宛转、悠扬
    E  望眼欲穿   依稀的赵庄……真在眼前了
    (3)、挖掘作用:作者描写“夏夜行船”的种种感受,用意是什么?
    答:烘托“我”看戏的急切心情,再现童年夜出看戏的无限欢乐(这种欢乐,并不完全在于看戏本身)——“切”。
    (4)笛子独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用横笛为学生演奏一段曲子,如《彩云追月》,让学生体会“宛转”“悠扬”的含义,接受音乐美感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四、                                课堂训练
    1、                                                  出示小黑板,口头填空
    (1)填写传神的动词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石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本段最突出的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动作描写  写出了小伙伴们架船技术的高超、娴熟,烘托了“我”去看戏的急切心情。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为什么说山“踊跃”?
    答:“踊跃”,跳跃。由于船行之快,自然两岸的连山就有一种向后快速移动的感觉;又因为是夜间行船,所以看到的连山只是大致的轮廓——“铁的兽脊”一样;“兽脊”快速向后移动,便有跳跃之感,即“踊跃”的感觉。把静态的连山写动了,烘托了“我”急迫的心情。
    五、                                课下作业 
    1、摘抄:在笔记本上摘抄10至13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2、练习:(课后练习一)通读课文,按时间顺序,理清从望见戏台到离开戏台的情节脉络。
    第三课时
    一、                                              明确本节目标
    1、                                                                理清“赵庄看戏”的情节脉络(重点);
    2、                                                                欣赏“月下归航”的情境;
    3、                                                                分享“偷豆吃豆”的乐趣(重点)。
    二、                                              理清“赵庄看戏”的情节脉络
    1、                                                                快速默读第14~21段“赵庄看戏”部分
    2、                                                                找出顺次出场的演员
    3、                                                                排列次序(出示小黑板)
    (1)红衫小丑     (2)老旦        (3)小旦
    (4)老的小生     (5)蛇精、老虎  (6)铁头老生
    答:(6)(3)(5)(4)(1)(2)
    4、                                                                找一名优生复述一下“看戏”情节
    铁头老生 小旦  蛇精、老虎  老的小生  红衫小丑  老旦
    5、“我”对赵庄夜戏总的印象是怎样的?(请用两个字概括)
    A 扫兴  B 遗憾 C晦气 D点背
    总之,也可用一个字概括为——“憾”。
    三、                                              欣赏“月下归航”的情境——爽
    1、                                                                请找出两处修辞?用意是什么?
    (1)“戏台……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隔。”
    比喻 用意:写出了回望中戏台夜景的美,表达出留恋的心情。
    (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比喻   用意:富有童话色彩,渲染了轻松、愉悦的心情。
    2、“连几个夜渔的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补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侧面衬托,衬托行船之快、架船技术高。
    四、                                              分享“偷豆吃豆”的乐趣
    1、                                                                快速阅读第24~30段“偷豆吃豆”部分;
    2、                                                                讨论:你认为在“偷豆吃豆”过程中,哪个孩子最可爱?说说理由。
    (1)桂生——机灵——提议“偷豆呀!”
    (2)双喜——心眼多——A “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B  怕挨骂,偷六一家的
    C  考虑八叔油盐之事
    (3)阿发——憨厚——“往来的摸了一回”“偷我们家的吧……”
    (4)孩子们——可爱——分工合作:“摇”“火”“剥”“煮”“洗”“抛”            对付八叔:“八癞子”
    3、总结:“我”对“偷豆吃豆”的感受是    (一个字)。答:趣。
    五、                                              课下作业
    1、默读本节所学部分
    2、自己复述“赵庄看戏”和“偷豆吃豆”情节
    3、设置悬念:可以说孩子们闯下了大祸,那么,结局如何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四课时
    一、明确本节目标
    1、了解“偷豆余波”;
    2、分析六一公公的形象;
    3、回味“社戏”给“我”感受。
    三、                                了解“偷豆余波”
    1、                                                  请大家用红色波浪线,画出六一公公所说的四句话,并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老六一说话的内容:
    2、                                                  (1)嗔怪    (2)询问    (3)送豆   (4)夸奖
    3、                                                  请一名同学朗读31至39自然段,讨论:
    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总结: 热情、豁达(“请客?—应该的。”)、朴实、善良、厚道(“送豆”)的农民形象。
    4、                                                  踏坏豆田,反得夸奖和馈送,“我”的感受是怎样的?
    ——“怪”(奇怪)
    四、                                回味“社戏”给“我”感受
    1、                                                  教师范读第40段;
    2、                                                  讨论:“那夜似的好豆”真有那么好吃吗?“那夜似的好戏” 真有那么好看吗?
    答:那夜的豆可能很好吃;但那夜的戏并非那么好看。
    3、                                                  讨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总结:在看戏的过程中,有小伙伴为伴,一起驶船,一起说笑,一起吃喝,乡间午夜的美景令我陶醉,几十年后,这些成为我童年美好、甜蜜的回忆,突出了对乡间少年诚挚情谊的怀恋——“恋”。
    五、                                概括主旨  
    小说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的难忘经历,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的图景,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刻画了淳朴乡民的形象,盛赞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六、                                课堂练习
    1、                                                                在下面故事情节后的小括号里,请用一个字概括出“我”的感受:
    寻船周折 (急)
    夏夜行船 (切) 
    往事难忘(恋)
    平桥乐土(乐)
    赵庄看戏 (憾)        
    月下归航  (爽)
    偷豆吃豆  (趣)  
    偷豆余波  (怪)    
    2、                                                                朗读全文
    七、                                课下作业
    课后练习“三”的2、4小题。
    八、                                课下写作训练
    1、                                                  导写提示  童年,给你留下过哪些美好的回忆?粘知了,捉麻雀,下水淘鱼,偷杏儿,爬树捋榆钱儿,折柳枝做柳笛,跟小伙伴过家家,跳房子,折纸船,养小兔子,跟小朋友争吵打架,到外婆家闯祸,生病时妈妈给我百般呵护,与家人一同外出旅游,与小朋友一起下棋、玩游戏……哪些给你带来了乐趣?哪些给你带来了不悦,甚至是忧伤?让我们珍惜它,让我们用童心稚笔串起这一粒粒珍珠吧。
    2、                                                  具体要求  
    (1)                                                        请以“童年”为话题,自选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                                                        要有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配合一定的景物描写;
    (3)                                                        确定主旨:表达或悲、或喜、或辛酸的感情,以及对童年一定的感悟和认识。
    (4)                                                        参考题目: A 说说我的童年  
    B 啊,童年 
    C 童年 趣事  D……
下一篇:观刈麦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