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教学设计6——《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09-04-30 14:56:44  
《诗两首》教学设计6——《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诗两首》教学设计6——《未选择的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诗人,理解诗意,背诵二首诗。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2.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未选择的路》诗人重点写那条未选择的路的原因。
2.诗歌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1、读、说、悟、品法。。
2、比较鉴赏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由《丑小鸭》的遭遇引出话题。
当你身处困境,是前进还是后退,遇到困难,是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
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 诗人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代表作: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多余的人”“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母亲把他带到祖籍新英格兰地区的马萨诸塞州。中学毕业后,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这前后曾做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他又被认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师生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听读。
2. 学生齐读,议读,交流体会。
3. 解读诗歌大意(学生讨论,自由发表见解)
教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诗人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第二节,诗人表达了心儿永远向着未来的积极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诗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
这首诗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2.《未选择的路》
①教师引导:说到路,人们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这首诗就是写人生之路的。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样的想法。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②学生读诗,可分组读,齐读,范读。
自由议论,交流看法。教师适当引导。教师最后总结发言。
教师:诗分四节。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林间交岔路口,久久踌躇,他对两条路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显得无奈又无助。这样,很自然使人联想到人生之路:自然之路是可以回头的,只是浪费时间,但人生之路如射出的箭,无法收回,因为时光不会倒流。所以诗人望着那一条消失在丛林深处的小路,陷入了深思。在这沉思的过程中,他心里也许已经作出了决定。
第二节,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的路,诗人选择的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不是像大多数人一样,选择那种留下很多旅人足迹的路。
第三节,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可这时候诗人心中对于另一条路也是非常留恋的,他知道只能选择一条路,却舍不下另一条路,因为他虽然作出了选择,但心中仍有踌躇,万一这一次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将“难以再返回”了。这里诗人写出了常人都有的一种心理。
最后一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题目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要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诗情,写得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哲理丰富,读后耐人寻味。
③佳句分析:先向学生提供思考题,学生自由或分组讨论后,再课堂上交流,教师可以总结,也可点到为止。
1).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这两句诗道出了人生体验中一种极为普遍的感觉。在这里,诗人是说,现在如果你因受生活的欺骗而心中忧郁,只要“镇静”,“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那么,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2).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却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何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④练习 与思考(可以作为家庭作业让学生完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它却是一首著名的诗,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本题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使学生喜欢这类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并对人生构成积极的影响。
这是一道主观题,学生回答喜欢或不喜欢都可以,但通过教师的教学,最好使学生能喜欢这样的诗,并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有统一答案。
2)朗读《未选择的路》,说说“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你从中悟出什么人生的哲理。
本题旨在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初步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欣赏新诗的水平。
诗人表面上似乎是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是: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⑤课堂小结:教师:《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的。

三、教学建议
一、普希金和弗罗斯特是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他们,教师可以做些介绍,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书店里普希金的诗集很多,图书馆也不少,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性的阅读。
二、《未选择的路》中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这恐怕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对此要重点加以讲解。
三、给学生一点关于诗歌中象征方面的知识,注意区别比喻和象征在诗中的表现。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