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为 学》

  2009-04-30 14:12:35  
第一册《为 学》 为 学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2. 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显文言文。3. 感受“事在人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4. 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二、教学设想1. 就议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第一课时着重在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一册《为 学》

为 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以事喻理和正反对比的论述方法。
2. 初步学会阅读以事喻理的浅显文言文。
3. 感受“事在人为”的正确性和力行不懈的重要性。
4. 掌握蜀、鄙、恃、僧、钵等五字。
二、教学设想
1. 就议论文角度而言,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学生是容易接受的,困难的是对文言字词的理解。第一课时着重在文言词句的熟悉理解,即读通课文,第二课时讨论以事喻理的写法。
2. 教学重点:以事喻理的写法。
3. 教学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4.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训练。
5. 教学进度:二教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读通课文,理解大概内容,划分段落。
二、教学过程
1.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编者删去。
2.投影习题。检查预习的注音和释义。
3.教师范读全文,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4.学生跟读、齐读全文。
5.讨论。
(1)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明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论点。第二部分用蜀鄙贫富二僧东朝南海的故事来论证论点,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点是哪句话?为什么是这句话?
明确:人之为学难易,关键在于“学”与“不学”。虽则开头一句话是讲“天下事”,但全文围绕的中心是“为学”。第一句话是引文。
6.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准备口述第二部分故事。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以事喻理的写法。
2.落实课文字句。
二、教学过程
1.提问:《为学》一文的论点是什么?
2. 论点是由第二部分的二个故事来证明的,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白话文口译)
设想: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检查鄙、语、之、恃、去、顾等字的掌握情况。
3.讨论。
(1)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看出来?
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2)穷和尚去南海为什么能成功?是条件充备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
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3)富者对贫者去南海之事态度前后有变化,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字句上看出?
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
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
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4)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有什么好处?
明确:一正一反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设想:落实字句,理解事与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
4. 齐读第三部分,思考:第l句什么意思?潜在含义是什么?第2句为什么要用反问句式?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l句总结前文。其含义是,天下事的难易在于主观努力如何,不在乎条件的优劣。第2句照应一、二两部分,得出“人贵立志”的结论。
5.学生齐读全文,再背诵。
6.课堂小结。
(1) 比较《谈骨气》,明确议论文三步法的基本结构。
(2) 借事喻理的写法。
7. 作业。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