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

  2009-04-30 13:56:11  
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 【教学目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二册我们对香港问题的立场

【教学目的】

  1.掌握课文的语言特色:(1)举重若轻,明白晓畅,严谨周密;(2)刚柔相济,富有感染力、说服力。

  2.学习本文批驳的方法:针对英国提出的错误观点,邓小平同志针锋相对有力反击而又不失得体。

  3.对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严谨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理清本文的谈话思路,掌握严密的逻辑顺序。

  3.补充大量的课外辅导材料,交代清会谈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起来了,才能在外交上不受屈辱而取得最后的胜利。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自读-讨论-领悟-质疑。

  2.整体感知-重点赏析、领悟-梳理总结-练习巩固-知识拓展

  媒体设计

  本文很容易找到相关的CD片或录像带,特别是有关香港回归盛典的录像带,播放后会对学生有极强的感染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顾香港不平凡的回归之路,充满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英国统治者不甘心最后一块殖民地的丢失,制造了许多麻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着他们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排除了千阻万难,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香港回归的重要文献--《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二、解题

  本文是邓小平同志于1982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谈话。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号称"铁娘子",她在政治上奉行铁腕政策,不管对内对外,凡事以"强硬"二字当先,有人说她像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正是这位女首相领导英国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岛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她是乘"马岛之胜威"来中国访问的,可是在中国她却碰了个"硬钉子"。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名词术语。

  ②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总述"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即三个问题。

  第二部分:(第2~6段)分述三个问题:第2、3段阐明中国对主权问题的立场;第4、5段表明香港回归后,中国仍将保持香港繁荣的立场;第6段论述过渡期中国的立场。

(解说: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及内容,教师有必要明确几个概念;通读课文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全文的内容,明确我们对香港问题基本立场的三个方面,是重点研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具体研习第1段

请熟悉香港问题的学生谈一谈:邓小平同志是针对英方的什么错误观点而谈的?

  明确:关于香港问题,英方一直坚持错误的观点,认为"三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拓展香港界址专条》)仍然有效;提出如果中国同意英国1997年后继续管治香港,英方可以考虑中方提出的主权要求,即"以主权换治权";并鼓吹香港的繁荣"全赖英国的管治",否则"繁荣不保","就会危及中国的四化建设"云云。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同志针锋相对地提出中方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有力地批驳了英方的谬论,并高瞻远瞩地指明香港十五年过渡期将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这是一篇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指导性文章。

  (解说:让学生了解国际斗争的复杂性,为进一步理解课文语言的尖锐性打下一个基础;这同时属于文章的写作背景,也是学生必需了解的内容。)

  3.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感知了全文,并为同学们介绍了香港的有关知识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为后来的澳门问题,甚至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仔细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

2.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品味

  1.学生阅读第2、3段

  2.讨论:这两段在批驳及论述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外交谈话必须立场坚定、观点明确,因而针对撒切尔夫人的言论,邓小平同志旗帜鲜明、斩钉截铁地提出了中方的立场:主权问题不能讨论。接着作者阐述了收回香港的三个理由,提醒英国人:如今的中国政府再也不是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中国领导人也不再是屈膝求和的李鸿章了。这番讲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说得英方哑口无言。接着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开导英方:中国收回香港对英方也有好处,在世界公论面前会得到好评。这样就使英方充分认识到中国政府收回香港的决心和信心,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这两段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色?

  明确:A.举重若轻,明白晓畅。香港回归,世界瞩目;一百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风风雨雨的回归历程,作者运用通俗易懂、简洁明白而又严密准确的语言阐述得深刻有力。B.刚柔相济,极富感染力。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作者语气坚定、刚强有力、毫不含糊;同时又委婉劝说对方,以便促成香港回归大业的顺利完成,具有极强的震慑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显示了高超的谈话艺术。

  4.学生质疑:中国收回香港有好多次机会,为何一直拖到现在?

  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蒋介石反动派忙于打内战,虽有收回的机会,但迫于英美的压力而妥协。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政府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禁运和严峻形势,基于战略上的考虑,决定暂不收回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使香港成为中国与西方国家保持联系的几乎是惟一的通道。不仅如此,党和政府即使在困难时期也全力为保持香港的繁荣而努力。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家日益强大,香港的特殊作用也已减弱,因而中国政府正式作出收回香港的决策。

  (解说:1.既有整体的感知,又有重点的欣赏品味,能很好地把握课文的特色;2.学生质疑有道理,也有必要,能进一步了解党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改革开放大好局面的感情。)

  三、课堂训练

  学生独自完成对第4~7段的分析,以便巩固学到的知识。

  思考重点句子:

  1.香港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能否去掉"甚至"一词?)

  2.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现行的许多适合的制度要保持。(能否去掉"适合"一词?)

  3.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接受。(能否去掉"首先是英国"这一短语?不能,这样说是为了说服英国不要妨碍香港的繁荣。)

  4.我还要告诉夫人......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这样说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而更主要的是英国人。(能否在"英国人"前加上"你们"二字?不好,语气太强烈,不太符合外交场合。)

  (解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思想。)

  四、课堂总结

  本文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总式的论述方式,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显示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上举重若轻、明白晓畅而又刚柔相济,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义正辞严的批驳,有循循善诱的开导;既言之有理,又动之以情;既坚持了坚定的原则性,又表现出充分的灵活性,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谈话技巧。

  五、布置作业

  以"读《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有感"为副题,自拟正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读后感。

  附:板书设计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邓小平

总:  基本立场           三个问题

1.主权问题不平等条约有效论

分:    2.繁荣问题   英国管辖繁荣论

3.波动问题    香港灾难论

总:中方的建议       达成协议

写作特色:结构:条理清晰、准确严密

        语言:A.举重若轻、明白晓畅

              B.刚柔相济、有说服力

  (解说:这个板书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可一览无余,便于掌握。)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