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后进生的“特权”
给予后进生的"特权"陈淑贞
后进生学习能力不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让他们赶优,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觉得给予他们学习内的"特权"是个较好的办法。以下就是我给予后进生的几个"特权"。
一、 给予后进生说话的"特权"
后进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怕回答问题和讨论,往往是因为他们怕自己说得不好而被别人笑话。因此,我尽力让后进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说话。例如,允许他们在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时, 不会用普通话表达的可以用广州方言补充说明,还可以加上手势动作、神态表情加以表达,然后,我根据他们表达的意思提示他们用上相应的普通话词汇来表达。又如,当老师提出或要求后,后进生如想到的就不必先举手而可直接站起来回答。后进生的回答无论对错,我都首先给予肯定的鼓励。后进生有了这样的"特权",胆子就大了 ,渐渐地可以用普通话说出完整而准确的句子了,我班的后进生伟文原来说话结结巴巴表达不清,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现在已能清楚地回答问题了。如我在教语文第二册第2课时,有一道用"也"写一句话的课后练习题,我要求学生先说后写。结果伟文第一个站起来说:"班长是三学生,我也要争当三好学生。"他刚说完,就获得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
二、 给予后进生写的"特权"
后进生基础差,口头表达有困难,动笔写的困难就更多了,因而他们对组词、造句、写段等没有什么兴趣。于是,我就给予后进生一个写的"特权",让他们遇到不懂的字词时,可用拼音甚至图画代替,方便他们把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后进生对写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小黄,他原来比较好动,识字能力较差,很难坐得稳稳当当地动笔组词、造句、写段。测验时,有一些题目不会做,他就空着。可现在不同了,不会的他就画画表示。有一次,题目要求用"太"组词,他不会写"阳"字,于是他就这样组词:"太阳"。我在评卷时,先表扬了他认真,肯动脑筋,然后要求并鼓励他 他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阳"字时他都能写好。他对语文也逐渐产生了兴趣。
三、 给予后进生问的"特权"
由于后进生的理解能力差,所以我允许他们对不理解的题目或课文可随时提问疑问,如果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带普遍性的,我就向全班解说;如果是个别性的问题,我就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这样促进后进生积极思维,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如我班的后进生小明平时不大喜欢吭声,问的问题常常不着边际,针对这一情况,我给予了他问的"特权"。如,我在教第二册第7课《乌鸦喝水》第二自然段时,刚出示课文插图,小明就马上站起来问:"老师,为什么乌鸦的头那么大?"这一问,马上引来全班同学的哈哈大笑。我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看图很仔细,很会动脑筋,我说这个问题只是印刷的问题,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关系不大,我告诉他下课后老师再他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鼓励他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再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根据课文提出更好的问题。不一会儿,小明又提出了新问题:"乌鸦怎么会看见瓶子?看见瓶子里有水,又怎么会喝不着呢?"我马上表扬他:"你问得真好,现在我们就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话音刚落,小朋友们的掌声便响了起来。小明红着脸微笑着坐了下去,这一节课他上得很认真。从此,语文课里小明经常提问题,而且提问的水平也逐渐提高了。
四、 给予后进生练习的"特权"
无论提问或是做练习题,我都优先照顾后进生,让他们有机会多说多练。对于课堂提问的设计我一般都兼顾两头,平衡中间。较易的问题我先请后进生回答,较难的问题提出后,后进生有回答欲望的,我也优先照顾他们。课堂练习我一般分成两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是较易的,适合后进生或一般学生解答:第二层次是较难的,适合优生解答。练习后的交流讨论可以是纵向的(不同层次的同学互相交流讨论),也可以是横向的(同一层次的同学互相流讨论,以优带差)。练习时,做完第一层次练习的同学,有时间可做第二层次的练习,反过来,做完第二层次练习的同学,有时间也可做第一层次的练习。如,我在教完第二册第27课《要下雨了》后,设计了这样的填空练习:
第一层次:下雨前,燕子飞得( );小鱼( )到水面上来;蚂蚁忙着搬( )。这是( )的现象。
第二层次:读了课文,你知道下雨前,燕子( );小鱼( );蚂蚁( )。除了这些我还知道下雨前的现象有--。
通过这样分层次的练习,既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又让后进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给予后进生优先批改作业和接受面批的"特权"
老师给予后进生优先批改作业和接受面批的"特权"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帮助后进生拾遗补缺,避免了后进生学习失误的积累。如,第二册24课《王二小》课后练习中有一题要求用"常常"写一句话。我在课堂上已解释了"常常"的意思,并让学生口头造了例句。可是,造句本收上来一看,仍有一位后进生是这样造句的"这只铅笔常常的。"看到这种情况,我又马上请这位后进生来办公室面批他的作业,了解他这样造句的原因。原来,他认为"常常"就是"长长"。于是我马上跟他区分"常常"与"长长"的意思,并要求他根据意思再造句。这一回,他把句子造正确了,我们师生俩都露出了笑容。
以上就是我给予后进生的五个"特权",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五个"特权"对于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能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