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三军未动 粮草先行
——谈处理中学语文教材的艺术
广东开平塘口镇宝树中学 周爱兰
教学的生命在于创造,创造性是教学艺术最本质的特点,它决定着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在表达教学内容所运用的方式方法上。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荷载的知识,都是教师已有的、已知的,而如何驾驭这些知识,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从而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益,这是教学创造性的实质,所以,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一般表现在:如何准确、灵活地把握制约教学的种种主客观因素,包括如何能动地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程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等方面。其中,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备课,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对教材的“再创造”也就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在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统筹兼顾原则
处理教材要紧扣教学目的,对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三者统筹兼顾,全面安排,首先,要保证“双基”,即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其次,要注意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三,要发掘教材中德育渗透,情感熏陶的因素。就语文教学而言,这门科不仅有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还有一个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是认知和情感的天然结合体。形成认知能力的手段听说读写应与情感载体体验的激活、引发、领悟紧密交融在一起,成为联珠双壁。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感悟了作者的感情,志愿军的爱与憎,对课文字、词、句、段、篇等认知就会有更透彻的赏析。
2、适应对象原则
处理教材要适应教学对象的需要,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主要是做到:“心中有书,重点明确;目中有人,灵活施教”,在处理教材必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使处理教材的方法、过程、结果能适应不同教学对象、不同类型的学生。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学习能力、年龄特征、个别差异、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班级风气等。这样,才能使备课有针对性,使教材的处理和学生水平相一致,灵活施教,有的放矢,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3、灵活处理原则
处理教材还要有灵活性。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特点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的文章典范性很强,在教学中就可做提示性的点拔,锻练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赏析,以求“自求得之”。有些文章典范性虽强,文质兼优,但难度较大,教师须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和认识能力为主要目的,让学生通过朗读、评点课文、评价欣赏等方法来掌握,同样一篇教材,可从朗读激发情感入手,可从板书提示线索入手,也可从生动比喻、故事启发入手,不同的处理方法往往能收到异曲同工之效,使教学既能教出教材的特色,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举一反三”的原则
在处理教材中,要始终贯彻“举一反三”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实质就是要求妥善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从而做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并重。所谓的“举一”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等技能技巧,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牢固的记忆和熟练地掌握。所谓“反三”就是使学生利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类推到有关问题的理解和独立解决,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