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几个角?

  2009-05-01 12:56:12  
还剩几个角? 天津市第一届“我爱数学”邀请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一张三角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角的个数是()。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好题。其解法如下: 如图1,沿直线AD剪去∠B,则还剩3个角:如图2,若沿直线DE剪去∠B,则还剩4个角。故本题有两解(3或 4)。 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还剩几个角?

 

天津市第一届“我爱数学”邀请赛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填空题:
    一张三角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角的个数是()。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好题。其解法如下:
    如图1,沿直线AD剪去∠B,则还剩3个角:如图2,若沿直线DE剪去∠B,则还剩4个角。故本题有两解(3或 4)。
    附图{图}
    图1
    附图{图}
    图2
    由上面这道竞赛题,容易使人产生联想:
    联想一 原题中的“三角形”若改为四边形,其结论又如何呢?改为“五边形”呢?
    仿竞赛题解法可得如下结论:
    一个四边形纸片,沿一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角的个数仍为三种情况,其个数为3、4或5。如图3、4、5 所示:
    附图{图}
    一个五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去一个角,剩下的角的个数为三种情况,即:4、5或6。如图6、7、8所示 :
    附图{图}
    联想二 综上所述,可发现一个一般性的规律:一个n边形(n >3),沿一条直线去掉一个角,剩下的角 的个数仍有三种情况,其个数为三个连续自然数,即:n-1、n或n+1。且中间数与多边形边数相同。如:一个 1998边形去掉一个角后,剩下的角的个数为1997、1998或1999。
    联想三 我们不妨由上面各例中的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一个长方体木块,锯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 角?
    分析与解 此题中长方体木块有四种锯法
    如图9,过三个顶点锯去一个角,此时还剩7个角。
    附图{图}
    一个多边形,沿一直线去掉一个角,所得多边形内角和为2520°,问:原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提示: 可借助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练习十五思考题结论)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