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小行星

  2009-04-30 20:19:41  
漫话小行星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漫话小行星

教学设计示例2

  一、导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

   杳无音信(yǎo):形容沉寂或不见踪影。

   雨后春笋(sǔn):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悬而未决:无着落,未解决。

   2.学生讨论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办法,对小行星观测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四、研读课文

   1.读课文,将你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小行星的知识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听。

   指名一个学生表述,其他学生听并指出其疏漏。

   本文介绍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识有:

   (1)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

   (2)小行星被发现只有200年的历史。

   (3)第一颗小行星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谷神星。

   (4)第二颗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国人奥伯斯发现,它叫智神星。

   (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要经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的观测、检验和繁复的计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们找出来不是易事。

   (6)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直到1845年,第5号小行星才被发现。

   (7)星表、星图等观测更加完备,使用了更强有力的望远镜等后,小行星才不断地被发现。

   (8)照相方法在天文观测中被应用后,人们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

   (9)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以上内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

   (10)给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先决条件: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11)以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12)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而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超过百颗,编号而尚未命名的更多。

   (13)中国人最早发现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时间是1928年。

   (14)张钰哲1957年发现的小行星编号是“1125”,命名为“中华”。

   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

   (15)已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小行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

   (16)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只有50年的历史。

   (17)已被确认为是近地小行星的现在只有4颗,其中第3颗是我国科研人员1977年发现的,离地球最近时只有75000千米。

   (18)天文学家们严密监视着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内的近地小天体。

   (19)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说明小行星的在天体中的位置及其体积和质量。

   (20)为什么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大行星粉碎成许多碎片形成;一种认为在太阳系未形成时,由于未知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物质未能凝聚成一颗大行星,而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21)研究小行星对于探讨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能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11自然段,概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从小行星的位置说起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2.由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顺序和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分说有关小行星发现的历史、正式编号和命名以及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义,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

   本文安排说明的内容,是以对事物认识的前后为顺序,因而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3.你思考过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吗?试给大家谈一下。

   讨论明确:

   有关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运行区域(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体积和质量(最大的1号小行星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强有力的望远镜,照相方法等)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我们不妨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搀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

  五、总结、扩展

   教师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2)阐说说明对象(主体部分);(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说明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1)模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2)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3)纵横交错式。

   就正文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上一篇:漫话小行星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