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信念

  2009-04-30 20:14:08  
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我的信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头概括文章主旨领起全篇的结构。

  (2)学习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理解总分式的结构特点,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2)提高记叙文写作中概括叙述典型事例以突出人物特点的能力。

  (3)体会作者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感情风格,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意目标

  认真体会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顽强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从中受到教育,向居里夫人学习。

教学建议

  课文主题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和回顾,表现了自己作为科学研究工作者所具备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淡泊名利不为世俗所动的品格和专注地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她以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辉煌成就说明,只有这种精神、品格和热情,才是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关键因素和坚实基础。

  思路结构

  本文的思路是先概括陈述自己的观点,再用典型材料进行表述。

  概括陈述:

  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领起全文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

  以典型材料表述:

  第二自然段: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以蚕的结茧作比。

  第三自然段:求学和从事研究专心致志、艰苦奋斗。回忆五十年的历程。

  第四、五自然段: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六自然段:学会了温和,热爱生活。

  第七自然段: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写作特点

  第一,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选取了典型材料,叙述层次清晰,但是没有具体事例,都是概括叙述。例如谈“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叙述发现镭之后,舍弃申请专利,仅仅是一个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细节。再如写热爱生活,“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但并没有对生活琐事如何兴趣盎然作详细描述,而是扼要地列举:“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这样的概述,共同特点是综合同类材料,抽取精神实质。这样表述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激励自己和启发读者,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浓缩了人生精华,增强了思想底蕴,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效应。

  第二,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适时地穿插议论,表述观点。例如在叙述作者像桑蚕吐丝结茧一样地工作后,议论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再如,叙述了夫妇二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渴望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叙述之前写道:“我在生活中,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种议论或在叙述之后进行归结,或在叙述之前提领下文,它们都鲜明地呈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议论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便于读者迅捷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它们作为纽带,材料同观点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章便突现出针线绵密、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教法建议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加强语感。

  (2)老师设计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3)同《阿长与< 山海经 >》进行比较,体会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的特点。

  (4)同《一面》进行比较,体会记叙文中议论的不同方式。

  (5)用一个课时。


《我的信念》教学设计示例

  一、课前布置预习字词,朗读课文。

  (1)用课文自读提示中的部分词语造句。

  ①单个词语造句:固执  呵责  蹂躏

  ②写一段话,用上后面的几个词语:鞭策  盛名  奢望  问心无愧

  ③结合课文句子,比较“沉醉”和“迷醉”,说说词义的差别,各造一个句子。

  (2)朗读两遍课文。

  二、交流预习作业。

  (1)先作造句的交流,临近的两个同学互相看看对方的作业,然后请几位同学向全班同学念念自己的造句作业,大家评论一下。

  (2)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课文的结构。

     三、 引导自学课文。

  (1)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说说应该划分为几个部分,归纳每个部分的意思。

  老师总结:

  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陈述观点    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至结尾):记叙典型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

  (2)填写下列表格,进一步理清段落之间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五段

 

第六段

 

第七段

 

  自己认真默读课文,深入理解内容,概括段落大意,填写表格。同学之间可以小声交换意见。

  (3)请同学说说自己填写的内容,大家进行补充修改。

  答案:

自然段序号

概括主要内容

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段

陈述观点——事业成功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要有信心。领起全文。

表明观点,领起全文。

第二段

以蚕的结茧作比,记叙自己对待工作固执、勤奋而专注。

记叙典型材料,表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段

回忆五十年的历程,记叙自己求学和从事科学研究是专心致志的,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段

第五段

记叙夫妇二人工作追求安静,生活只要简单。通过对比突出在获得研究成果时不追求经济利益,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第六段

年纪大了,学会了温和,更加热爱生活。

第七段

记叙自己热爱科学,向往未来,立足现实,埋头工作。

  (4)小组讨论:

①本文同《阿长与< 山海经 >》相比,在使用记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内容,举出例子进行简要分析)

  ②本文为什么要这样记叙?(提示:可以从内容、写作目的、材料虚实方面考虑)

  学生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的意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学生发言只要言之成理,老师就应该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表扬有创见的学生。下一个问题的讨论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

  归纳:(只作为参考,不作唯一的答案)

  《阿长与< 山海经 >》是具体记叙为主,有生动的描写,用具体事实突出中心,而本文是概括叙述典型材料突出中心。

  围绕中心,从工作、学习、生活方面选取了典型材料,叙述层次清晰,但是没有具体事例,都是概括叙述。例如谈“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叙述发现镭之后,舍弃申请专利,仅仅是一个句子,略去了其中的细节。再如写热爱生活,“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但并没有对生活琐事如何兴趣盎然作详细描述,而是扼要地列举:“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这样的概述,共同特点是综合同类材料,抽取精神实质。这样表述是由文章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对自己的性格、为人、理想和信念进行总结,激励自己和启发读者,采用概括叙述的方法,浓缩了人生精华,增强了思想底蕴,能更好地发挥作品的效应。

  (5)小组讨论:

  ①本文同《一面》相比,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方面有什么不同?(结合课文内容,举出典型例子,简要进行说明)

  ②这样议论的作用是什么?(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学生讨论之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陈述本组的意见,然后老师进行归纳。

  归纳:(只作为参考,不作唯一的答案)

  《一面》是先集中笔墨记叙作者同鲁迅先生偶然一次会面的过程,然后进行集中的议论,说明这次会面对自己的影响,本文是边叙述边议论,表明自己观点。

  文章很多地方不是单纯地叙述,而是适时地穿插议论,表述观点。例如在叙述作者像桑蚕吐丝结茧一样地工作后,议论道:“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再如,叙述了夫妇二人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笔财富;渴望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叙述之前写道:“我在生活中,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之累。”这种议论或在叙述之后进行归结,或在叙述之前提领下文,它们都鲜明地呈现了作者对问题的看法。这样的议论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便于读者迅捷地领会文章的主旨;同时,有它们作为纽带,材料同观点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文章便突现出针线绵密、结构严谨的艺术特色。

  课堂小结。

  充分肯定学生读书自学的积极性,肯定自学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强调本课书的特点和学习的重点。


探究活动:讲科学家小故事的比赛

  1.活动概述

  为了人类的进步,为了推动科学的发展,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科学发明,他们的辉煌的成就造福于人类社会,他们的崇高精神品质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收集、讲述科学家的小故事,能够感受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树立创新意识。讲故事活动也会丰富我们科学史的知识,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目的

  (1)感受并学习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品质,树立创新意识。

  (2)丰富科学史知识。

  (3)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时间

  用一节语文课和一节班会连堂。

  活动步骤

  (1)准备:

  ①动员:老师讲清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②组成评委会:聘请一位学校领导、一位外班的语文老师、两位外班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本班语文老师组成评委会。

  ③印制评分标准和评分记录表:

  分为四个方面,满分10分。讲述的内容占3分;讲述者的语言占3分;讲述者的语气、表情占2分;熟练程度占2分。 

  评委根据参赛选手实际水平评分。

评分记录表

姓名

项目成绩

总分

名次

讲述内容

讲述语言

讲述语气和表情

熟练程度

                                                                                                                                                                       

每位同学讲述时间5—8分钟。

  讲述要自然,不要背书;也不能照稿子念。

  ④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⑤同学们课下收集、整理资料,准备、熟悉讲述内容。

  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初选,每组选出1—2名同学参加,全班共10名参赛选手。

  (2)比赛

  ①主持人宣布比赛要求,评分标准。

  ②参赛选手抽签,决定讲述顺序。

  ③选手依次上场讲述。录音留作资料。

  ④评委为每位选手打分,填写分数记录表。所有选手讲述完毕,评委和分,评出获奖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其余获鼓励奖。

  ⑥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⑦发奖。

  ⑧主持人总结。

  参考资料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 主编:路甬祥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学技术发明家小传》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编写组 北京人民出版社

  《科技博览》 主编:冯存礼 刘民朝   梅永红  蓝天出版社

  《20世纪科学发现纵横谈》 朱长超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学生丛书”《名人集》 主编:袁运开  科学普及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少年百科丛书》 著者:马博华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主编:饶忠华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蓝天绿地丛书》 主编:李宗恺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与自然丛书》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一面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