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漫话清高

  2009-04-30 20:00:39  
第三册漫话清高 学习目标:1.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2.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3.学习随笔的写法。学习重点:1.了解“清高” 的内涵。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预习要求:1、 字词句(先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查)音:勾当(goudang) 颍(ying)水 汲(ji)黯 怪癖(pi) 禅(shan)让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三册漫话清高

学习目标:
1.了解“清高” 的内涵及历史上的清高人物。
2.思考“清高” 的当代意义。
3.学习随笔的写法。
学习重点:
1.了解“清高” 的内涵。
2.当代人如何面对“清高”。
预习要求:
1、 字词句(先在书上作上记号,然后查)
音:勾当(goudang) 颍(ying)水 汲(ji)黯 怪癖(pi) 禅(shan)让 倪(ni)
意:用世:出任官职
  扬弃:(1)保留和抛弃(2)抛弃
德高望重:品行高尚,声望卓著
  姑置勿论:姑且放到一边不去讨论议论
实至名归:有了实际的成绩,名誉也随之而来了
不理解的诗句: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长安宫阙处天九天之上,高贵豪华,我曾地这个地方作臣子。
端居耻圣明: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假,凭借。
业已饮,何恤他:业已,已经。恤,忧虑。
红颜弃轩昂,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对,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红颜对白首,从少壮到晚岁。轩冕,车马冠服。皓月当空的清宵,把酒临风,至于沉醉。有时在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高山太巍峨我不能仰视,只能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2.给每一自然段用原文或者自己概括大意
3.如有可能,查找一下许由、陶渊明、林和靖、倪云林、李白、孟浩然等人事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有时会听到人们用“清高”评价他人。“清高”是褒义还是贬义?“清高”为何意?在这一课里,学者金开诚以“漫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解了“清高”背后的历史源流、文化底蕴、它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思想行为在今日社会中的表现。
二.解决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字词
三.解决预习中的第二个问题。先讨论,再找生发言。(重点。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快速把握文意层次。)
段意如下:
第1节:释清高。
第2节:传说中第一个清高的人的事迹。
第3节:清高与富贵无缘。
第4节:纯正的清高者陶渊明。
第5节:要享有清高之名,必须有才。
第6节:评定清高是相当严格的。
第7节:评定清高的标准是模糊的。
第8节:当代应如何扬弃“清高” 这一概念。
四.研读探究(课后第一题)
(1)许由、陶渊明的例子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许由的例子说明“清高” 与显贵无缘,陶渊明的例子说明清高与富贵无缘。
(2)李白、孟浩然的例子又分别说明了什么?
【明确]李白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孟浩然的例子说明了评定清高的标准既严格又模糊。
3.学生齐读第8节,作以下训练
(1) 在当代,清高的地位如何?筛选信息
(2) 在现在,清高的地位又如何?筛选信息
(3) 分析作者认为“清高”在当代有什么积极意义?
【明确]作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有点清高可使人失意时获得心理平衡;成功人士有一点清高可以使人清白正直,不利令智昏,这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五.讨论题
1.“清高”在封建社会是一个褒义词,受人尊敬,“清高”有什么样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2.你觉得在当代社会还有没有保持“清高”的必要?
“清高”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一个特有的概念,同样以“清”构词,并且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词是“清贫”,它更明确地暗示了“清高” 中“清”的含义,那就是对功名富贵的不屑态度。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一批批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人士。当然,事业上的成功不同于古代的“功名富贵”,但还是有类似之处,那么,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如何在成功面前保持一份冷静与从容?本文作者开出的一剂方子是“清高”,这正是作者写本文的出发点所在吧。读者也许会嫌“清高”迂阔,不敷实用,可是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有不少东西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注意采取和吸收,有助于我们社会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
    可悲的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六.练习
1. 自读《优化设计》上的《生命的化妆》
2. 做《优化设计》上的《我很重要》

附:何处觅清高? 
刘志琴
“清高”,这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分子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如今已难见踪影,试看时下的行文,不论是长篇、短论、散文、随笔又有哪篇、哪句言清高?时过境迁,无可奈何花落去,“清高”已经随着岁月流失了。 要说“清”字,中国人对此情有独钟是毫无疑义的。在中国人的词汇中,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当头:卓越的才能是清才,志行高洁的称清士,儒雅的文章称清文,廉洁奉公的官员称清官,纯洁的友情为清交,还有清秀、清名、清醇等等,凡属令人敬重的人品、举止,物性、事理,几乎都要冠上一个“清”字。“清”字再加上“高” 字当属顶量级的称誉吧,不然,它曾是压在知识分子精神上的重负。
远在半个世纪以前,中国知识界就已开始了没完没了的运动,从五十年代初批判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肇始,就把知识分子那种温情脉脉作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加以鞭笞,由此揭开知识分子改造的序幕,接踵而来的批判胡风、反右派、拔白旗、反右倾、十年浩劫,矛头不仅指向时政言论,就连温良恭谦让的性情,温文儒雅的风貌也在扫荡之列,致使那些素来洁身自好的,不争名于市的,不轻言附众的,不太随和的,不耻奉承的等等具有个性的知识分子,纷纷以清高进行自我批判。很显然,这“清高”在社会舆论中已是贬词,与衰词早已绝缘。然而贬是贬,却又是臭豆腐一块,虽臭亦香,因为这清高与政治立场错误相比,是轻量级的,不会伤筋动骨,捡讨检讨容易过关,因此不论是真清高,假清高,一旦要写思想检查莫不以“清高”自谴自责,运动过后倘若以清高作结论,已属不幸中的大幸,又不免在自怨自艾中沾沾自喜。这“清高”在知识分子情感中纠集的喜怒哀乐,真是一言难尽。虽说这“清高”                        已经异化,但毕竞是淡泊明志的操守,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敬重,即使在极左思潮的暴风骤雨中,那些耿直放达之士也多以清高自重,在心灵深处集有这一方净土。
可悲的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这“清高”已难有容身之地,且不说那粗制滥造、泡沫泛起的学风,败坏学术研究的声誉,就是那学术腐败的丑闻也是不绝于耳,为了争名争利争评奖争职称,不惜抄袭、剽窃、弄虚作假,拉关系,送红包,甚至雇人代笔,假文凭,假学历屡见不鲜,这种“学术蝗祸”,打而不绝,浊浪滔滔,何处言清高?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