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2009-04-30 19:54:55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目的要求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运用对比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述。3.语言知识:(1)理解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即: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明;(2)辨清课文中出现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运用对比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述。

3.语言知识:

(1)理解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即: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明;

(2)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3)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七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要点难点

一、本文是一篇墓碑记。墓碑记在古代文体中属于杂体。因为它必须说到死者生平中的重要事迹,要抒发作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有时还要由叙入议谈一点作者的感受。因此,它常常是将记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而本文又跟一般的墓碑记有所不同:它有浓郁的政治色彩。因为五义士是在反阉党斗争中牺牲的,作者站在进步的政治立场上,在歌颂五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的同时,严厉地批判了阉党的罪恶行径及附逆者的卑劣品质。这种对比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由此可见,分析文章如何把记叙、抒情和议论统摄于“义”这一纲领之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分析文章如何运用对比,抒发自己的感情,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应该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

二、同学们对明朝天启年间因宦官专权而造成的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形不熟悉,因而对课文内容不甚理解,例如:阉党和东林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人给魏忠贤立生祠?周顺昌是什么人?为什么逮捕周顺昌激起了苏州人民的反抗?魏忠贤为什么要杀害这五个人?作者为什么对五人之死给予如此之高的评价?等等,都是学习这篇课文必须解决的难题。

写作背景

这篇“碑记”在叙述“五人”之死的原因时说:“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譟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吴民”为什么会痛恨毛一鹭而同情周顺昌呢?让我们看看《明史·周顺昌传》的记载:“顺昌为人刚方贞介,疾恶如仇。巡抚周起元忤魏忠贤削籍,顺昌为文送之,指斥无所讳。魏大中被逮,道吴门。顺昌出饯,与同卧起者三日,许以女聘大中孙。旂尉屡趣行,顺昌瞋目曰:‘若不知世间有不畏死男子耶?归语忠贤,我故吏部郎周顺昌也。’因戟手呼忠贤名,骂不绝口。旂尉归,以告忠贤。御史倪之焕者,忠贤义子也,诬劾同官夏之令,致之死。顺昌尝语人,他日倪御史当偿夏御史命。文焕大恚,遂承忠贤指,劾顺昌与罪人婚,且诬以赃贿,忠贤即矫旨削夺。先所忤副使吕纯如,顺昌同郡人,以京卿家居,挟前恨,数譖于织造中官李实及巡抚毛一鹭。已,实追论周起元,遂诬顺昌请嘱,有所乾没,与起元等并逮。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亭、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旂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旂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逾垣走。一鹭、吉不能语。知府寇慎、知县陈文瑞素得民,曲为解谕,众始散。顺昌乃自诣吏。又三日北行,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传中主要叙述了周顺昌反对阉党、同情人民,因而得到人民支持的历史事实。在当时,反对阉党和同情人民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传中提到周顺昌“捕治税监高寀爪牙”,当高寀激起“民变”的时候有人主张让周顺昌代替高寀做税监去平息“民变”,而周顺昌坚决不肯,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工商业和城市经济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繁荣,这就引起了把持朝政的阉党对这一地区进行更残酷地掠夺的野心。以江南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政治集团东林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东林党人主张开放言路、改良政治、反对阉党对江南地区实行残酷地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的斗争,既代表了江南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也符合江南工商业者和广大市民及其他人民的要求,因而也得到他们的支援。阉党因逮捕周顺昌而激起以“五人”为首的市民暴动,就是典型事例之一。人民群众对阉党恨入骨髓,而对东林党人却抱有一定的同情,所以当阉党逮捕敢于为人民的冤抑和利害说话的周顺昌时,就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市民暴动。这场市民暴动的首领颜佩韦等“五人”虽然牺性了,但“忠贤大惧”,“自是缇骑不出国门”,充分显示了人民斗争的威力。

明思宗即位,镇压了阉党,起用了东林党人。但这时候朱明王朝的统治机构已经腐烂不堪,而阶级矛盾又异常尖锐。加上被起用的东林党人都是一些空谈家,只斤斤于派别斗争,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挽救危亡。阉党残余又乘机卷土重来,相继入阁执政,一面打击东林党人士和正派人物,一面镇压人民起义。张溥于是联合各地文社,于崇祯二年(1629),组成“复社”,和阉党作斗争。他之所以能够写出一篇热情洋溢地歌颂苏州人民反阉党斗争的《五人墓碑记》,是和他反阉党的政治目的分不开的。

《古文鉴赏辞典·五人墓碑记》(霍松林)

作者介绍

张溥(1602?/FONT>1641),字天如,号西铭,太仓(现在江苏省太仓县)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四年(1631)进士。他曾和同里张采组织复社,继承东林党人传统,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很大。著有《七录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段落大意

一(1.2)叙修建五人墓的缘由,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1.记叙为五人修墓树碑的缘由。

2.指出五人之死的不同寻常。

二(3.4)追叙苏州市民反阉党斗争的经过和五人慷慨就义的情景。

3.记苏州市民的正义斗争和五人的壮烈牺牲。

4.记苏州人民感念五人的从容就义,为他们收尸修墓。

三(5.6)论述苏州反阉党斗争和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

四(7)点出贤士大夫,照应篇首。

写作特点

本文有叙有议。就全篇说,先叙后议。第一、二部分叙述五人墓由来和五人斗争的事迹,是叙事部分;第三部分评议五人死义的重大意义,是议论部分。具体看这两部分,则又叙中有议,议中有叙。议论随叙事的内容而发,叙事随议论的需要而叙。从二者的关系看,叙五人事迹是议论的基础和根据,议论又使五人之事迹益见其光辉。叙事与议论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在一起。

━━于文敏 李国祥主编《中学语文知识词典》

本文多次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把士大夫中那些不关心国事,无所作为的庸人和五人对比,反衬五人死义皎如白日。把大阉之乱时变节易志的缙绅和五人对比,反衬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高风亮节。把高爵显位的各种辱人贱行和五人事迹对比,反衬五人死义的重于泰山。此外,还从反面想象五人不死于义而“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的毫无意义,以表明五人死得其所。通过反复对比,使五人慷慨就义的精神十分鲜明突出。

━━于文敏 李国祥主编《中学语文知识词典》

练习测试资料

学习本课文时,需要注意的是:

1.了解明末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及苏州市民反阉党的暴动。

2.了解古代文体棗墓志的写法。

3.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法,请指出哪些是记叙,哪些是抒清、议论。

4.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五人与缙绅之比,五人与大阉之比)

5.文章正气贯通,多用反诘句,请注意朗读、背诵。

例1古人称谓都有特殊要求,请选出对以下称谓分析有错误的一组。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4)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

A(1)籍贯、姓名、字B(2)官职、字、姓C(3)号、姓D(4)名、字

答案:D(4)是错误的,子厚是字,宗元是名。

例2苏州民变发生在1627年(丁卯年,天启七年),第二年便是崇祯元年,请问崇祯是干支哪一年改元的?

答案:戊辰 六十花甲是由天干(十)地支(十二)依次排列的 天干:甲、乙、丙、丁、戊……地支是子丑寅卯辰……正好组成戊辰年。

 

练习题(A)组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3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1.根据以上内容确定此文的文体    A.奏章 B.赠序 C.祭文 D.碑志 答:( )

2.宗元七世祖__________________(写姓名)曾任_________________时期(写历史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__(写官职)封号_________________。曾伯祖_________________(写姓名)曾任_______________时期(写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写官职)。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写姓名)先是_____________(写官职)后是_______________(写官职)最后是_______________(写官职)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名句名篇哪些是柳宗元写的?

A.《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三戒》

B.《黔之驴》/《种树郭橐驼传》《陋室铭》/《师说》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蜀犬吠曰/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E.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答:( )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4——5题

丁已,徙汉王恪为蜀王,卫王泰为越王,楚王祐为燕王。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虞世基,以致鼓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能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棗选自《资治通鉴》

4.《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资”是___________意思,“治”译成_________________“通鉴”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此文“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他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_________;以古为镜,可以见__________________;以人为镜,可以知____________。魏征没,朕亡___________________矣。”魏征曾在《谏太宗十思疏》曾规劝皇上要永远居_________________、戒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加

上一篇:第三册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