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教学设计2

  2009-04-30 20:10:24  
《诗经》教学设计2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课时)一、导——文化常识“四书五经”是什么?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 历代有关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诗经》教学设计2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导——文化常识

“四书五经”是什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  历代有关评价: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  “《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二、一读——机械朗读

 

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

步骤:字音——男女分组赛读

 

雎鸠(jūjiū)  窈窕(yǎotiǎo)  逑(qiú)  荇(xìng)菜  寤寐(wùmèi)

三、二读——理解朗读

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

要求:1、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2、展示“有关资料·译诗”,让学生与原诗比较,选择所爱并说理由。3、齐读。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光。

4、长和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钟鼓喧喧。

四、三读——表情朗读

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这是诗歌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总结:(学生自愿参加朗读比赛)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后,历代学者评《关雎》皆“折衷于夫子”。《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五、一背——提示首字

 

  关……在……窈……君……

  参……左……窈……寤……

  求……寤……悠……辗……

  参……左……窈……琴……

  参……左……窈……钟……

六、二背——个人赛背

 

七、延伸阅读

1、《诗经  蒹葭》

2、《诗经  木瓜》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jiǔ 黑色玉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诗经  蒹葭》教学设计(一课时)

 

东湖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诗经》有关常识,掌握吟诵欣赏的技巧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和语气;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

鼓励学生从语言角度品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情感与思想;

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经历。

教学步骤:

一、导——聆听音乐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下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二、一读——机械朗读

 

认真准备范读,用以感染学生。范读之后,再一句一句地领读,使学生首先在感性上熟悉这两首诗的读法。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必能读得比较顺畅,能大体上掌握句中的停顿。

步骤:字音——男女分组赛读

蒹葭(jiānjiān)  溯洄(sùhuí)从之   (xī)  湄(méi)  道阻且跻(jī) 

坻(chí)  (zhǐ)

三、二读——理解朗读

给以必要的讲解和提示,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诗的层次,使学生能贯通全诗,能说出诗的大意,然后进行朗读训练。这时学生会有层次感,可以听得出朗读者要告诉别人什么。

要求:1、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

2、展示“有关资料·译诗”,让学生与原诗比较,选择所爱并说理由。3、齐读。

1、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2、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
      逆着直水去找她,好像藏身小岛水中心。

四、三读——表情朗读

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这是诗歌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总结:(学生自愿参加朗读比赛)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五、一背——提示相同字

蒹葭        ,白露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六、二背——个人赛背

七、问题研究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提示:风格、表现手法)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