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2009-04-30 19:00:04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安家中学 吕坚

一、 教学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安家中学 吕坚

一、 教学目标

1、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在说话过程中注意表情、语气、身姿、手势等非语言因素,使说话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3、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蕴含在文中的人文内涵,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
4、能在学习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选出研究主题,并指定计划,合作解决问题。

一、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背影》 2课时
《甜甜的泥土》 1课时
《人琴俱亡》 2课时
《父母的心》 1课时
《我的母亲》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二、 教学设想:

本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至爱亲情”,这其中包含了融注在《背影》中的深深的父爱,蕴含着母爱的《甜甜的泥土》,同生共死的兄弟之情 ,再优越条件也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家庭是生命的起点,人生的慰藉,社会的细胞,本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使其引起对自己家庭生活的回忆及共鸣,在此基础上体会父母兄弟的至爱亲情。
在单元教学上,四篇文章可各有侧重,如《背影》可重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者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告诉了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琴俱亡》则通过十分简洁的语言,刻画了子猷的独特形象,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的兄弟之情。《我的母亲》截取了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通过四个片段,集中表现了母亲普通而伟大的形象,感人泪下。《父母的心》则通过平凡的故事,描写了动人肺腑的亲子之爱。
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归纳课文间的异同点。 学生明确任务,浏览目录、课文。
2 组织交流,教师指导。 小小组交流,并汇报。
3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4 请学生自由阅读文章,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自由阅读
3 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单元学习方案。 制定计划和活动方案。

课后学习:收集与朱自清相关的材料。

第二学时 《背影》(一)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作方法。
2、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3、学习本文记叙事实,不加任何渲染的朴实自然的语言。
4、明白本文透过“背影”所传达出来的父子见的浓浓的亲情。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以《游子吟》导入,创设情景。 齐读《游子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感情。
2 指导学生速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做圈点勾画及批注。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4 再读文章,创设问题情境:文章几次写到背影,各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再读课文,同桌交流。
5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交流、点评。

第二块:再读文章,感受亲情。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人们常说,画龙点睛,画人写人也是如此,可文中却选择人们不太注意的背影来描写,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再读课文,仔细品味。
2 组织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
3 你能否从正面给“父亲”作一段关于外貌、动作的描写。 学生写作
4 组织交流、教师点评。 交流。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心理感受会怎样?试给文中的“我”加上一段心理描写。

第三学时 《背影》(二)

第一块:整体感知,加深理解。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给文中的“我”加上一端心理描写。 小组交流、推荐,全班交流。
2 用几个词语概括我看到父亲时的感受和心情。 总结、归纳。
3 父亲真挚的爱使我流下 一次又一次的泪,请同学们找出文中反映作者流泪的句子,并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每一次流泪的原因。 再读文本,思考,讨论。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课外延伸。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组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精彩片段。 有感情的诵读。
2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着许多关于亲情的感人片段,选择其中一个片段,并结合你亲人的某个特征写一段作文。 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四学时《甜甜的泥土》

学习目标:

1、明白母亲对儿子的至爱亲情。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推敲并说出文章结尾的意义和作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理解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听歌曲,交流。
2 带着问题读课文:为什么文章以“甜甜的泥土”为题,文章给我们讲的是怎样一件事? 读文章,讨论与交流。
3 创设问题情境:文中的“她是谁”?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对小亮的“至亲至爱”。 读课文,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5 创设问题情境:王小亮看见糖惊喜极了,他知道这糖是谁送给他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语文活动。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问题情境: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亮现在的父母对他是怎样的?为什么这句话在小亮身上没有验证呢?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可以联系小亮的老师、同学、生母来分析。
2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班级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创设问题情境:在文章的结尾小亮先是“忍不住滚下泪来”,可一会儿又“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试把王小亮当时的心理变化描述出来? 学生讨论,写作。
教学反思

第五、六学时:人琴俱亡

学习目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通读课文,感受到子猷子敬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以“七步诗”的故事导入,请学生谈谈对兄弟情的看法。 听故事,讨论,交流。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读书中遇到的问题,翻译课文。 交流疑难,释疑
3 “上阵不离亲兄弟,打仗还须父子兵。”分析另一种兄弟情。导入课文,看看文中的兄弟情。 交流。
4 让学生圈点勾画,对重点语句做标记。 学生读文章,给重点语句做标记。
5 自由阅读全文,找出文中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深厚兄弟之情的句子。 思考,圈点勾画。
6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7 创设问题情景:既然兄弟情深,为何子敬死了,子猷却“了不悲,都不哭”? 再读文章,思考讨论。
8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七学时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理解作品的内涵,并结合自己的经历,体会到蕴涵在故事中的浓浓的爱心。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你认为父母的心应该是怎样的,结合你的理解给文章加上副标题。 讨论交流。
2 设疑:可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快速浏览全文 ,整体感知课文。

3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感受“割不断的父母对子女的情愫”。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以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 学生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2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点评。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点评。
3 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人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给未完成的故事续写结尾。 学生写作,交流。
4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课后收集反映父母对子女的爱心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等。

第八学时 《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文章的学习,感受到真挚、深沉的母爱。
2、学会截取人物表现中的最典型的经历写人物的方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 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导入:复习《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是________。 思考,交流。
2 请同学交流收集到的关于母爱的谚语。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 组织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给文中的四件事加上小标题。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同桌讨论,加小标题。
教学反思

第二块 再读课文 深入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片段,展开研究。
2 组织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3 创设情境:文中的父亲爱不爱孩子,为什么?他的教育方式正确吗? 学生思考,讨论。
4 课外拓展:模仿本文“四个片段”的想法,写自己的母亲。 学生写作。
教学反思

第九、十、十一学时:作文教学

学习目标:
1、养成在写作之前编列作文提纲的习惯。
2、能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精心安排各部分内容,组成严密的整体。

第九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复习导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并给每篇课文列出结构图。 学生复习课文,列结构图。
2 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写作”,明确文章结构的作用。 学生自学。
3 请学生谈谈关于文章结构的认识。 学生交流。
4 出示作文题,请学生列出提纲。 列提纲,并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要求。 学生修改提纲。
2 组织学生作文。 学生完成作文。
教学反思

第十一学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明确本次作文评改要求。 学生自己修改作文。
2 组织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学生评改同桌作文。
3 小组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学生互评,推荐优秀作文,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十二学时:口语交际——一姿一容总关情

学习目标:
1、口语交际中力争发挥态势语(身体语言)的作用,使有声语言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2、口语交际中学会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更好的与人交流。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通过用身体语言成功劝说别人的例子导入课文。 倾听,交流自己收集到的例子。
2 组织交流:你认为身体语言在交流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交流。
3 组织学生自学短文并作圈点勾画。 学生自学短文。
4 结合自学成果,完成练习 学生以小小组为单位,完成练习。
5 反馈,交流,总结经验。 学生汇报经验。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