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少府之任蜀州

  2009-04-30 19:48:35  
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示例之三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目的:  一、了解五言律诗的一般特点和这首诗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  三、体会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教学设想:  一、这首诗是抒情诗,送别友人,都从眼前景物引起自己的感慨。因为诗的语句比较含蓄,教学时应通过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案示例之三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目的:

  一、了解五言律诗的一般特点和这首诗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了解“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含义

  三、体会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设想:

  一、这首诗是抒情诗,送别友人,都从眼前景物引起自己的感慨。因为诗的语句比较含蓄,教学时应通过词语解释引导学生领会诗句中的含义。对诗中的一些名句,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应着重分析,使学生加深理解。

  二、关于古典诗歌,初一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较少,教学这首诗,可以简要说明古典诗歌中绝句和律诗两种诗体的基本形式,其中侧重介绍五言律诗的一般特点。

  三、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教学《杜少府之任蜀州》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指导学生根据注解自学《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根据课文注解稍作补充介绍作者及诗题,并讲解这首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西北)人,曾做过虢(guó)州参军等几任小官,因故被革职。后因到交趾探望父亲,由广州渡海时溺水而死。

  王勃少年时就显露了出众的才华,后来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人称“初唐四杰”。他又擅长骈文,其代表作有《滕王阁序》。

  教师参考:

  关于王勃的年龄,根据课文注解为公元650—675年,按《旧唐书·王勃传》说:“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道出江中……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新唐书·王勃传》说:“父福畴,由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而卒,年二十九。”按:上元二年为公元675年。据考订,王勃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死于上元二年(675年)十二月,为二十六岁。一般介绍都把他的生卒年定为650—676年。

  关于对王勃诗文的评论: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当时作者在京城长安。他的一位姓杜的朋友到蜀州(今四川崇庆县)去任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送行。“少府”,当时对县尉的敬称。(县尉,在县令属下,主管“治安”方面的一种官职。)“之任”,赴任,即上任。之,动词,前往。

  这首诗的题目也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课文讲解: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阙”què,帝王宫门前的望楼,也指城门两边的观楼。“城阙”,指帝王居住的地方,这里指长安的城郭宫殿。“辅”fǔ,辅佐,夹辅,卫护。“三秦”,泛指当时长安附近的关中一带的地方(今陕西潼关以西的地区)。“辅三秦”即“辅以三秦”,以三秦为辅。“风烟”,随风飘散的烟,也指风和霭雳。“五津”本指蜀中岷江上的五个大的渡口,这里泛指蜀地。“城阙辅三秦”写作者送别友人的地方,是在三秦辅卫着的长安;“风烟望五津”写友人将要去任职的地方,是五津流经的蜀州。“城阙”显示长安的气势,“风烟”显示远处的迷蒙。作者在长安,心已经向往于友人即将去到的蜀州,一个“望”字包含无限深情。

教师参考:

  关于“三秦”:秦亡以后,项羽曾将长安一带秦地方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故统称三秦。关于“五津”: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中,当时有五个渡口,名为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宦”,huàn,做官。“宦游人”,离乡在外做官的人。宦游,也称游宦。“与君离别意”是说和你分别的情意,“同是宦游人”是说两人都是游宦他乡的人。“我”来长安,“你”去蜀州,临别时有无限深意,作者自己远离乡土,又逢别友,十分感慨。他就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安慰临别时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四海之内,天下。“存”,有。“知己”,知心朋友,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天涯”,天边。“比邻”,近邻。比,紧挨着(按:比,旧读bì,今通读bǐ)。“海内存知己”是说四海之内还有知心朋友存在;“天涯若比邻”是说即使在“天涯”也好象是“近邻”。作者和朋友分别,不免有别离的伤感,但想到四海之内,只要是知己的朋友,即使山川修阻,远隔天涯,也如近邻一般息息相通。“天涯”极言其远,“比邻”极言其近,远近对照,就显出了知己的可贵。这里表现了作者对朋友不拘行迹的真势感情。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不要做。“歧路”,岔路,这里指分别之处。“儿女”泛指青年男女。“沾”,湿。“沾巾”指哭泣。这两句诗是说不要在分别的地方(也是指分别的时刻)象儿女般啼哭,让眼泪弄湿了佩巾。在全诗结尾处,作者勉励朋友,也勉励自己:在即将分手时,不必作儿女情态,依依惜别,涕泪沾衣巾。这样写来,全诗气氛就变悲凉为豪放了。

  全诗风格清新、质朴,意境开阔明朗,语言自然流畅,与通常送别诗的缠绵、悲凉的调子截然不同,表现了作者不拘泥于儿女情长的远大志向和不平凡的胸怀抱负。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历代传诵的佳句,迄今仍常被引用。

教师参考:

  曹植《赠白马王彪》诗中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和“忧思成疾疢(chèn病),无乃儿女仁”之句,本诗意思和它相似。

  三、教师领读并指名学生朗读。从学生朗读中发现读错的地方,随时纠正,也可以插问一些解释。

  四、布置作业:

  背诵《杜少府之任蜀州》。


上一篇:学弈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