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2009-04-30 18:10:27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解决办法: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

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

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

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

解决办法:

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前学过的古文知识。

2.课上多用讲解、提问、启发、诱导等方法,使学生能明白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复述比赛。

2.小组知识竞赛。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我现在给大家读一首杜牧的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从诗中我们也知道早在唐朝我国就已有了荔枝,而且荔枝是水果中的上品。

荔枝的妙处,苏轼也称赞过,他在《惠州一绝》一诗中曾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那么在白居易眼中,荔枝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文章《荔枝图序》。

(一)明确目标

1.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

2.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学习一些文言文知识。

(二)整体感知

本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了荔枝的知识。荔枝出产在广东、福建,当时在三峡一带也有出产。因其不耐久藏,离产地稍远就无法尝到,甚至无法见到。作者在产地见到后,为不认识的人和认识又不甚了解其变化的人画图题字,以便了解。这篇说明文着重描述荔枝的形态,用了很多比喻,形象的描绘出荔枝的花、叶、果实和果实的外形、核、壳、膜、瓢肉以及浆液的味道,可以说面面俱到又不啰嗦,叙述清晰如睹其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人民痛苦的中唐时期。29岁考中进士,唐宪宗元和二年,他得到了翰林学士的职位,三年后被任为左拾遗。其后因进谏触怒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其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他提出“文学合为时而著”的进步文学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传下来的诗篇近三千首,著有《白氏长庆集》。

2.解题。

3.朗读课文并正音。

帷wéi葡萄pú táo枇杷pí bá缯zēng

绡xiāo 瓤ráng醴lǐ 酪lào

4.重点字释义。

帷盖:车篷的帷幕。

华:花。荣:开花。实:果实。果:颗粒。缯:绸。绡:生丝的织物。瓤:果肉。莹白:洁白。醴:甜酒。

5.重点句子释义。

(1)大略如彼:大体上像那些东西。

(2)命工吏图而书之:让画工绘了图,题上字。

(3)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目的是为了没有见过荔枝和见过荔枝可是不是在采下后三天之内见到的人们而写。

6.逐句翻译。

(1)荔枝生巴、峡间:荔枝生长在长江三峡与大巴山之间。

(2)树形团团如帷盖:树的形状团团的像车篷的帷幕。

(3)叶如桂,冬青:叶子像桂树叶,冬天也绿。

(4)华如桔,春荣:花朵像桔树花,春天开。

(5)实如丹,夏熟:果实红色,夏天成熟。

(6)果如葡萄:颗粒像葡萄。

(7)核如枇杷:果核像枇杷。

(8)壳如红缯:果皮像红绸。

(9)膜如紫绡:内膜像紫缎。

(10)瓤肉莹白如冰雪:内瓤洁白像冰雪。

(11)浆液甘酸如醴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

(12)大略如彼,其实过之:大略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其实超过了那些东西。

(13)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如果离开树枝,一天就变了颜色。

(14)二日而香变:二天就失去了香味。

(15)三日而味变:三天就变了滋味。

(16)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四五天以后色香味都失去了。

(17)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白乐天。

(18)命工吏图而书之:命令画工绘了图,题了字。

(19)盖为不识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

7.分析课文。

短文分三个层次,“荔枝生巴、峡间……其实过之。”为第一层,详细地介绍了荔枝的产地,树的形状、叶子、花、果、果实的颜色、果簇的形状、果核、果壳、内膜、瓤肉、浆液。“若离本枝……色香味尽去矣。”为第二层,说明了荔枝不易久藏的特点,“元和十五年……者云”为第三层交代了做序的缘由。

8.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开展复述比赛。

9.根据原文内容扩写,写成400字的一篇说明文。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说明文,了解了荔枝的特点并学习到了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根据你的观察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的文章,题目自拟。

(六)设计板书

荔枝图序

白居易



下一篇:故宫博物院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