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 教学设计示例

  2009-04-30 19:11:29  
白毛女 教学设计示例白毛女 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和语言刻画人物的特点。2.歌剧的特点。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文能把握歌剧的特点,并能欣赏歌剧体会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三)情感目标1.了解旧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2.《白毛女》融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白毛女 教学设计示例

白毛女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戏剧通过矛盾冲突和语言刻画人物的特点。

2.歌剧的特点。

3.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能把握歌剧的特点,并能欣赏歌剧体会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

(三)情感目标

1.了解旧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2.《白毛女》融民族优秀传统与西洋歌剧长处于一炉,加深我们对民族歌剧的了解与热爱。

二、学法引导

1.通过了解戏剧及歌剧的特点更好地熟悉分析《白毛女》这一课文。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中人物的对白来体会分析人物的性格。

3.比较歌剧《白毛女》选场和京剧《打渔杀家》选场的不同之处。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作品通过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即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表现主题。

(二)难点

通过对比反映社会生活本质。

(三)疑点

文中的矛盾冲突是地主阶级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学生会对作者是怎样构思这场尖锐的

戏剧冲突的表示疑问,这一大问题可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如:时间为什么安排在除夕夜?

写天气是晴朗好,还是风雪交加好?写杨白劳的家庭是人口多好,还是只有父女俩好?等。

(四)解决方法

学生反复朗读课后有关片断,讨论研究,教师加以点拨提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歌剧《白毛女》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课前可让学生学唱《白毛女》精彩唱段,课堂请同学表演。

3.讨论文中杨白劳这一人物与《打渔杀家》中的萧恩性格的异同。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同素质教育目标。

(二)整体感知

1995年5月下旬,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公演了复排的歌剧《白毛女》之后,某公司的一位职员给北京市委写了一封言词恳切的信。他在信中说:“好多年轻人不知杨白劳、喜儿为何人;而知道者却说:‘杨白劳欠债还钱,理所应当;喜儿替父项债,无可非议。’好多青年人讲吃、讲穿、讲消费,对旧社会一无所知,对革命传统嗤之以鼻。这种状况令人担心。”

今天教学课文《白毛女》选场,可以教育我们青年人不要忘却历史,帮助我们青年人辩证地历史地看待过去,从而进一步认识旧社会的罪恶,新社会的美好。

1.简介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演出的影响。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仙姑”的民间传统大意是这样的:抗日战争前夕,在河北西北部的一个农村中,有一个恶霸地主看上了一个佃农聪明美丽的女儿,借讨租为名,逼死老农,奸污了他的女儿,后来又企图害死这个美丽的女子。这个女子被一位善良的老妈妈救出,逃进深山。由于在山洞中少吃没穿,没有盐吃,她全身发白,因吃奶奶庙中的供品,被人们发现,村里人以‘白毛仙姑”的名称供奉她,她也以此生存下来。抗日战争爆发,八路军来到,把她从深山中救出来,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解放区报纸当时不断报道演出的盛况:“每至精彩处,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每至悲哀处,台下总是一片啼嘘声,有人甚至从第一幕至第六幕,眼泪始终未干,……散戏后,人们无不交相称赞。”一些村子就在看了《白毛女》演出后,很快发动起来展开了反霸斗争,有的部队看了演出后,战士们纷纷要求为杨白劳、喜儿报仇,掀起了杀敌立功的热潮。

2.课前观看《白毛女》录像,课堂上请同学们复述选场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引导欣赏“扎红头绳”唱段(播放录音,或请本班中唱歌好的同学学唱)。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这一唱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表现了杨白劳非常疼爱女儿的心清,表现了喜儿深切感受到父爱的温暖的喜悦、欢快的心情,也表现了喜儿爱美的心情。

2.默读第一场戏的课文,思考《白毛女》表现深受封建地主压迫的贫苦农民的苦难,为什么第一场戏却着重写父女团聚欢乐和他们对生活的愿望,还提起喜儿和大春的婚事?

第一场写父女团聚的欢乐,更足以反衬黄世仁通杨卖女,离散骨肉的残忍。着重写父女俩对生活的愿望,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自私和残酷。他为了霸占喜儿,根本不管杨家的死活,连除夕也不让人家过安稳的日子,把杨白劳弄得家破人亡。

写喜儿和大春的婚事,更足以反衬黄世仁的荒淫无耻,他拆散了一对情人,他毁灭了喜儿和大春的幸福,这也为后面大春救喜儿埋下伏笔。

3.如果说第一场可用一个字“躲”来概括,第二场则可用哪个字来归纳呢?

“逼”。杨白劳悲惨凄苦地“躲”;黄世仁穷凶极恶地“逼”。

4.明确什么是矛盾冲突,提问文中的矛盾冲突是怎样展开的?

矛盾冲突也称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歌剧《白毛女》中的“躲”和“逼”始终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杨白劳“躲”不掉,被“逼”自杀;喜儿被“逼”,“躲”进深山野洞,这里的“躲”与“逼”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充分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

5.歌剧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思考三种对比分别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它们分别揭示了什么?

(1)杨家与黄家场景气氛的对比。

第一场戏以风雪为背景,衬托杨家的贫寒凄苦,苦度年关,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第二场戏写黄家“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的欢乐景象,这正与杨白劳的凄凉情景构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旧中国严重的阶级对立的画面。

(2)黄家堂前堂后不同行径的对比。

堂后一片欢笑划拳碰杯之声,堂前黄世仁主奴二人向杨白劳逼租逼债,逼卖亲生女儿,揭示了地主阶级花天酒地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和压迫贫苦农民的基础之上的,揭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3)黄家主奴与杨白劳的性格的对比。

恶霸地主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阴险凶残、贪婪、狡诈。杨白劳忠厚、老实、善良,这一对比揭示了封建剥削阶级的罪恶本质,揭示了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反动性和腐朽性。

6.概括歌剧的特点。

歌剧是戏剧的一种,它以歌唱为主,辅以说白,配以舞蹈来表演的艺术。

《白毛女》这出歌剧,既不同于西洋歌剧,也不同于中国元宋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逐步形成和创造的一种具有革命内容和民族特色的新歌剧,是我国歌剧创作的一座里程碑。

(四)总结、扩展

课文节选的两场戏,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严重的阶级对立,有力揭示了地主阶级对贫苦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1.比较杨白劳与萧恩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的异同。

2.设想解放后,大春和喜儿的独生女现在上初中三年级,回到家中过春节的情景,编成故事先在小组里交流,推选出来,在班上交流。

关于作者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于山东省峰县(今枣庄)。1937年就读于滋阳县山东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去湖北,就读于国立湖北中学,1939年随校赴四川,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多反映故乡的农村斗争生活,后集为《乡村的夜》。1940年到延安。1945年和丁毅等同志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解放后,创作有《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优秀诗篇。粉碎“四人帮”后,曾先后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职务。

丁毅,剧作家。原名顾康。1921年出生,山东济南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到延安,后进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学习。解放后曾任总政文工团副团长、总政文工团团长等职。主要作品有歌剧《白毛女》、《董存瑞》(与丁洪等人合作)《打击侵略者》(与魏巍等人合作)《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与田川合作)等。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