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2009-04-30 17:45:12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三 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二)能力训练点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三)德育渗透点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一
三 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用字遣词简练精确的特点。

2.学习采用多种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特点的写法。

(二)能力训练点

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事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四)美育渗透点

1.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美。

2.体会语言的生动简练、精彩优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先自读课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应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泳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作者描写景物四季的不同特征。

解决方法:反复吟诵、体味。

2.难点: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生动的写实与形象的夸张相结合。

解决方法:教师讲解。

3.疑点:作者怎样在写景中渗透感情的,意图是什么?

解决方法: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及相关软件(《三峡风光》)

六、师生互设计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反复吟诵,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余秋雨的散文《三峡》。

七、教学步骤

导语 我们一起背诵朱自清先生的《春》中结尾三段。“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我们都知道,这一段通过比喻介绍了春天的新、美、强的特点,凡事凡景都有其特点。今天,我们一同来欣赏郦道元的《三峡》,看三峡有怎样的特点。

(一)整体感知,突出重点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略,副词;大略,几乎。阙同缺。自,假设连词。若,羲,日光,此指太阳。襄,冲,漫。沿,顺流而下。诉,同“溯”,逆流而上。或,副词,偶或。虽,假设连词,纵然,即使。奔,名词,指奔驰之马。湍,激流。潭,积聚的深水。绝,副词,极。巘,极高的山巅。漱,冲洗。其,代词,指“怪柏”。良,副词,极,实在。涧,此指峡谷。肃,寂静。属引,连续不断。响,名词,回声。绝,动词,消失。沾,浸湿。

2.学生简单叙述作者写景思路。

作者先总写山峡山势,再写夏季三峡的水,再写春冬三峡的景色,最后写秋天山峡的景色。

3.教师范读,学生领悟三峡总的特点及四季不同的特点。

总特点:峰峦绵延,山势雄伟峻拨。

夏季:水势迅疾凶猛。

春冬:景色秀丽奇绝。

秋:凄凉。

4.学生自由读,反复吟咏体会以上特点。

(二)突破难点

教师讲解 多种艺术手法结合,突出重点。

正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体现山峦绵延,山势高峻;“夏水襄陵,沿诉阻绝”,体现夏季水大流猛。

侧面烘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以“不见曦月”突出山高;“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以船行之快,突出水势迅猛。

生动写实:如实写山的连绵无缺,用了“略”字,就极有分寸。表现夏日江水的迅猛,用了“或”字,就船行与“沿溯阻绝”不相矛盾。写“湍”用“素”,写“潭”用“绿”,写“柏”用“怪”,写“泉”用“悬”。写冬春之时的山水草木,则用“清荣峻茂”四字。

形象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水势疾速。

小结: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写实与形象夸张相结合,使文章摇曳多姿,景色形象逼真,使读者如临其境。

(三)解决疑点

1.学生讨论,作者是如何巧妙的在景中寓情的?

2.各组出一名同学发言

描写山水景物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纯客观地写景。高明的作家,总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融注个人的主观感受,因而写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写春冬乏时的山光水色的秀丽奇绝,末了特别点出“良多趣味”,看出作者实在掩饰不住内心的爱悦之情而从笔下流露出来,使读者深受感染。

(四)总结、扩展

总结:学生再读课文,体会用字遣词的简练及其作用。

本文以简练精确的文字“素、绿、怪、悬、清荣峻茂”,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形势和四季景色。那连绵不断、隐天蔽日的重岩叠嶂,那奔腾浩荡、一泻千里的夏日江水,生动地表现出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而那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和“清荣,峻茂”的山水草木,以及秋日晴初霜旦的寒林肃涧,却又显示了祖国山光水色的清幽秀丽。

扩展:体会作者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情趣。

作者精妙的文字、娴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都得力于作者细致的观察。世上万物都是写作素材,如细致观察,到处都有可写之景;如仔细品味,随时都有可抒之情。

八、布置作业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略无阙处( )中非亭午夜分( )

虽乘奔御风( )( )绝巘( )

2.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描写你最喜欢的校园的一角,要求用词准确.仔细观察.写出特色

九、随堂练习

1.李白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2.陆游曾这样描写瞿塘峡中的飞泉:“苍崖中裂银河飞,空中万解倾珠玑。”在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记承天寺夜游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朴素自然的语言,体会诗情画意的情境。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

(四)美育渗透点

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二、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注重朗读,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应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艺术表现。

解决方法:学生自主体味。

2.难点:作者心境。

解决方法:教师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思索。

3.疑点:作者心境是不是就是他人生观的体现?

解决方法:学生讲王安石变法的历史情况,教师点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六、师生互动没计

1.朗读课文,当堂背诵。

2.了解背景,体会作者心境。

3.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较阅读。

4.积累写月的诗句。

七、教学步骤

导语 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中天,当皓月当空使你的斗室明亮如昼,你会是什么心境呢?你会干什么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读懂课文。

念:考虑,想到;寝:睡;但:只;闲人:消闲的人。

2.学生简叙作者思路(用文中词语)

明确叙事:欲睡一起行一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一抒怀。

3.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细细品味,体会意境。(教师纠正错音)

4.学生自由读,体会作者情感。

(二)突出重点讲解

学生自主体味艺术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

1.全文共84字,48字叙事,18字绘景,18字感怀。

2.记游多是重在情而不在景。而此篇绘景十分出色:只写月光,主绘澄澈。其中 “如积水空明”这一暗喻,让人遐想:铺在地上的月光有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平静;“藻荇交横”又一个借喻,令人宛见:水中水草交横却原是竹柏的影子,从而托出月光的清新、皎洁。正是有月光之美,才有赏月之乐;正是在与友赏月为乐中,才产生惜无人赏月之慨。

(三)难点突破

教师设疑启发:

1.作者何以夜游?

只因“夜色人户”。

2.何以至承天寺?

“念无与为乐者”。

3.他为何不去找别的朋友?

明确:当时张怀民也被贬官在黄州,有共同的心境。寺庭步月,可见其怎样的心情?

闲适(和游赤壁的心境一致)。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含义?

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名利,为俗务所累。表现作者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尘累,淡泊宁静的情怀。

(四)解决疑点

1.学生讲解王安石变法的情况,教师点拨,苏轼反对变法导致了被贬的结局。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革除旧制,主张新法,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合,难容于朝廷,自请外任。因作诗有讪谤朝廷之意,被御中弹劾下狱。出狱后,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作者在这种心境下,写出这篇字简意深的短文。其实他的人生是矛盾的,他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出了心向朝廷,又惧怕朝廷不容的心理。事实上神宗病逝后,司马光做宰相,他被召还朝,受重用连续升官。一方面他又结交如佛印这样的朋友,以求心灵的清静,以表对名利的淡泊。他是一个时常生活在矛盾痛苦中的人。

2.辩论

内容:你月夜是否出游,是独游还是与友人同游?为什么?怎样更好?

(五)总结、扩展

1.总结

苏轼在他留下的散文中,有很多是从日常生活片断的记叙中,坦率的表现他桀骜不驯、随缘自适的个性。用最少的文字,鲜明而又仿佛极不强意的渲染一种情调或一片心境。本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仅用84个字,就鲜明地渲染出一种月夜闲游的情调和作者宁静脱俗的心境。

2.全文分三部分,怎样分最合适?

前段记叙寺庭步月,交代夜游缘起、时空、人物。中段描写月光澄澈, “如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末段叹惜赏月人少,暗示世人多为俗务所累,自视清高。融事景情为一体。

3.扩展

学习体会作者步步为营。逐渐深入的写作思路,训练自己思维的逻辑性,阅读、写作中注意运用。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翻译全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