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2009-04-30 17:25:52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记实报道。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字
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这
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
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t
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
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
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
访太空的录相资料。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
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
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
二、学习词语,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抬鹜繁手钡卣咀拧?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靠近,接触。
指名学生用上列词语造句。
三、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指名学生回答第1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择其要点板书。
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②飞向月球(5一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③登月成功(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④返回地球(16一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感受
指名学生回答第2题,其他同学在书上作好标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
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⑤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圈点。
提问: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
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四、组织讨论:
1.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2.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你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第1题。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
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
第2题,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稍作归纳。
“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
毫不费力。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
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就非同
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一年前的事了。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
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
让学生谈谈,互通有无,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小结。
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
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
叙,条理十分清晰,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准确,体现了新闻报道
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三。
板书设计:
1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刘英)
教学设计(B)
教学内容和步骤
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同
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一、播放一段人类探访月球的短片。
我们刚才看到的是人类探访月球的全过程,那么作者朱长超是怎样用手中的笔
这一真实历程的呢?好,我们一起看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速读课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指名学生复述登月过程中的几个阶段。教者根据学生复述,板书其要点。
登月的全过程有四个阶段:
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
2. 离地球,飞向月球。
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
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
三、再读课文,注意掌握记叙的细节。
指名学生详细复述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要求说出具体的细节。
教师提供时间线索,指名复述,其他同学完成下表。(要求不看书填表)
时间事情的进展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对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再指名复述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所做的几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在书上标记。
明确:宇航员登月后做了以下六件事:
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记念碑。
④安装各种科学探测仪器。
⑤插上美国星条旗。
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四、教师小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报道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以
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刚才,大家通过两次速读,便基本掌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读有所获,学有所得,学得不错。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三。
2.办一份以介绍天文学知识为主的手抄报。优秀者给予奖励,并将其手抄报张贴
在教室里,供大家阅览。
3.查字典,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各造一句。
畅谈昂首挺立遥遥在望可望而不可即
(刘英)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