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摆渡》教学设计示例

  2009-04-30 18:55:44  
七年级下学期《摆渡》教学设计示例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七年级下学期《摆渡》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设计示例

  【自读导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感情,读出“作家”的感情变化。

  2.理解人们对“最宝贵的东西”的不同观点和态度。

  3.理解“摆渡”、“彼岸”在文中含义的变化,领悟其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4.学习重点是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像,感悟“摆渡”的比喻意义。

  (解说:这篇哲理散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而文字精练,可以看作一则现代寓言。寓意是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读这类文章,应该反复研读文本,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设身处地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不同感情,并由此领悟作者的倾向,领悟故事蕴涵的人生哲理。)

  【自读程序】

  1.自读课文,加深理解。第一遍自由读,要求读音正确,感知故事情节,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二遍默读,要求划分层次,画出关键语句,揣摩故事的寓意。第三遍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思考:为什么说“创作同摆渡一样”?

  2.讨论寓意,各谈感悟。

  ①故事中的五个人对“最宝贵的东西”的看法各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说“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③作家为什么改行去摆渡?为什么说“创作同摆渡一样”?文章末尾的“摆渡”和“彼岸”的含义与开头有什么不同?

  3.表情朗读,读出韵味。畅谈感受后,全班分角色朗读,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自读点拨】

  1.了解作者

  高晓声(1928-1999),男,江苏人。当代作家。《陈奂生上城》获198O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小说通过“漏斗户主”(揩常年负债的穷苦农民)陈奂生进城卖“油绳”(一种油炸的面食)的经历,反映改革开放之初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落后与进步的矛盾对立,对“国民性”进行反思,写出了传统文化的压抑性,带有“文化批判”的性质。其后高晓声以“陈奂生”为主人公,写出了一系列小说。先后出版的小说集有《七九年小说选》《陈奂生》《高晓声小说选》《高晓声小说集》等。

  2.把握体裁

  教科书“自读提示”说,“这是一篇短小精悍、寓意深刻的现代寓言”,但“现代寓言”似未形成独立的文学门类。本文多被收入《十年散文选》、《名人小品》等散文集中,似应看作哲理散文。从另一角度说,本文又是对作家和文学作品社会功能的一种认识,不过是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因此看作作家的“创作谈”亦无不可。

  3.理清思路

  课文共16段,按故事情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10段),摆渡的等价物:钱、力、权。写摆渡人要求分享渡客“最宝贵的东西”,作为摆渡的等价交换物,有钱人给钱,有力者以暴力相威胁,有权人以权谋私。而作家无钱无力又无权,摆渡人不让他上船。

  第二部分(11-13段),作家最宝贵的:真情实意。写作家走投无路望河兴叹,不料感动了摆渡人。摆渡人认为作家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情实意”。作家过河后自忖:作家没有“真情实意”,应该无路可走。从一正一反两个视角说明了作家最宝贵的是真情实意。

  第三部分(l4-16段),创作如同摆渡:把人渡向彼岸。写作家自动去做摆渡人,并感悟到“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4.理解寓意

  ①不同的价值取向。故事中四个渡客、一个摆渡人,价值取向各不相同。‘“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有钱人认钱,大力士使力,有权人用权,作家自己认为“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但摆渡人认为作家的“唱”,既不如有权人“说”的好听,因为“说”的很“实惠”;也不如本人的“叹”好听,因为“唱”的是别人的词,别人的曲,并非发自心声。而仰天长叹发自肺腑,表达的是“真情实意”。可见摆渡人认为“真情实意”最宝贵。这一段隐喻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这五个人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②作品的文化功能。文学是人学,不管是反映客观现实,还是表达主观情意都应该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而不能说假话、大话、空话。因此,文学的生命在于以、情实意去感染、感动读者,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

  ③作家的社会职责。作家自动去做了摆渡人,他“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也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并从中悟出了摆渡与创作的相似点:摆渡是把人的躯体运送到对岸去;而创作是以文学作品陶冶人的精神,使之提升到更高尚、纯洁的境界。末段的“彼岸”就是比喻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在改革开放之初,高晓声这一代饱经沧桑的中年作家,都把文学创作当作崇高的使命,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摆渡》中“作家”的言行不妨看作高晓声的夫子自道,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不为财富所惑,不为权势所动,不为暴力所迫,愿以自己的作品,代人民立言,为时代呐喊,以推动社会的前进。这种奉献精神是十分可贵的。《摆渡》显然受佛教“普渡众生”说的影响,佛祖悲天悯人,以扁舟载众生脱离苦海,驶向彼岸的“福地”。高晓声也愿作这种施惠于人而牺牲自己的苦役。但他多少有些高估了文学的影响力。正如佛祖“普渡众生”只是美好的愿望,文学作品也只能影响一部分人。当然,优秀的文学作品,确有远洋巨轮的威力,能将大批读者渡到光明的“彼岸”——引导到崇高纯洁的精神境界。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如“作家”不能上船,仰天叹息的神情;后来自动去摆渡,悠然、坦然的心情等,比较‘“作家”渡河前后心情的变化,体会作品蕴涵的人生哲理

  5.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的特点,一是借用比喻,委婉含蓄。如“摆渡”、“彼岸”、“唱”、“叹”等一语双关,话里有话。二是朴实无华,除少数词语,都明白如话。三是于对比中暗寓褒贬。作家与其他渡客的对比,摆渡人前后态度的对比,作家前后心情的变化,都饱含着作者的爱憎。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