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2009-04-30 17:08:00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重点:   ①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 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重点:

  ① 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 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学生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5.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6.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你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当堂背诵。 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应当比较易于成诵。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重点讨论下列问题: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5.“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项。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

 (三)背诵指导。

第二课时

  四、《如梦令》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教师领读这首词。

 (三)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四)练习背诵。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五)继续讨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3.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4.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5.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教师再次领读。

 (七)小结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三)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这时是什么季节?

  3.“说丰年”的是谁?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上片的内容。

  5.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6.“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么?

  7.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倒语?

  9.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10.由学生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间参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五)小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设计思想

  以朗读带动教学,在朗读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