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从何处来》教案设计

  2009-04-30 16:56:05  
《食物从何处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4.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有关信息;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思考,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食物从何处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在通过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和理解说明顺序;
3.揣摩语言,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4.领会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筛选有关信息;
    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思考,揣摩语言。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导人新课
       围绕标题进行讨论,就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并结合生物书上的内容说一说,食物是从哪里来的。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分组、或分人分段朗读)
    1.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参天   消耗    根系    细胞      供给    吃荤
秸秆   糠麸    赫赫有名    
    2.老师根据读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读音。

    三、搜集有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
    讨论:
    1.刚才同学们就自己的理解谈到了食物的来源,而课文的作者是从什么视角来谈这个问题的呢?作者是站在科学的高度,从食物来源最原始的途径和方法来谈论这个问题的。我们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三言两语亦可。)    
    提示:    
    生物的体积增大了千万倍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
    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一个成年人一天要消耗1400千卡1)g_k的能量。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获得食物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做自养,绿色食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种叫作异养,动物都属这一类。    
    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外,其他一切生物都是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的,等等。    
    2.狼和虎一类猛兽并不是以植物为食,为什么说它们归根结底是靠植物来生适?
 提示:因为它们是靠兔子二类的小动物来生存;而兔子一类的小动物则是靠吃草来生活,所以说不吃草的动物归根到底是靠植物来生活的。
    3.“自养”和“异养”的生物有什么不同?这两种获得食物的途径有什么联系?
    提示:自养是生物体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以满足生长的需要;异养是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异养所需要的食物是靠自养的植物提供的。
    4.为什么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先朗读课文的5、6、7自然段,然后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口头概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并说给同桌听。
    提示:因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离不开阳光,“异养”生物归根结底是靠“自养”生物生存。
    复述提纲: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送入叶片,叶片的气孔—一方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方面吸人大量的二氧化碳,叶绿体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把体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
    5.朗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根据课文有关内容,画—“张图反映大自然动物、植物之间获取食物关系的图,表示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
    6.在获得食物上,人与其他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朗读思考课文的倒数第2自然段。
    提示:入也属于异养型,但人靠劳动获取食物,并能用各种方法改造植物,饲养动物,会劳动,这是人与动物本质的区别。

 四、课后练习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句中的含义:
 参天:(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贮藏:储藏,保藏。
 秸秆:农作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糠麸:谷类、小麦等农作物籽实的皮。
 赫赫有名:名声盛大显著。

                                      第二课时

    五、理清思路,研究探讨
    讨论:
    1.如果将课文的内容分为两部分,应该分到哪里?
     提示:1、2自然段写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由此引出食物的来源,是文章内容的第一部分;第3自然段到文章结束写生物的来源,为第二部分。
    2.课文在说明食物来源时,为什么先说“自养”,后说“异养”?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
    提示:因为“自养”是“异养”的前提,没有“自养”长成的植物,也就不会有靠“异养”获得食物的动物。课文是根据事理自身的逻辑来安排顺序的,这样安排写作顺序有助于将事物的道理说明白。
    3.课文的第一部分如果不要,文章从第二部分写起,开篇就提出问题“一切生物都离不开食物。如何获得食物?”,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
    提示:不行。如果这样写,从结构上来看是可以成立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则不完整。作者要说明的除了食物的来源,还涉及食物的归宿,课文的第8自然段明显是与1、2自然段相照应的。前面提出“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能量从哪里来?”后面则回答“植物合成了这些食物,大部分都用来组成躯体和贮藏在种子或块根、块茎中,小部分经呼吸作用又被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能量,供给生命活动之用。”另外,1、2自然段从生物对于食物的依赖,食物对于生物的重要作用写起,突出了食物的重要,也说明了研究这一问题的实际意义。由此可见,文章的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
    4.课文先介绍了植物、动物获得食物的途径,再说明人类的取食方法。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人类?
   提示:人类也是大自然自勺产物,在取食方法上有着动物的共性,也是属于异养型。但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不是被动的顺应自然,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自然的规律,用各种方式改造自然。如办“绿色加工厂”、食物加工厂、饲养厂等,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突出与人类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决心。
    5.由本文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
   提示:看待事物不是用孤立的眼光,而是用联系的眼光,不仅看事物的现象,而且揭示事物的本质

 六、揣摩语言,品味学习
    1.“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这两桩自然现象写起?
        提示:使读者从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引起思考,把读者吸引到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上来。
    2.课文在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把它们找出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根毛——原料采集站
               茎——运输干线
             叶子——食品加工厂
           叶绿体——合成车间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化繁为简,把事理说得通俗易懂,另外,用“原料采集站”和“运输干线”,“食品加工厂”和“合成车间”准确而生动地说明了“根毛”与“茎”,“叶子”与“叶绿体”之间的关系。
    3.课文在写到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时,拿“制造汽水”来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二者在原料的采用上有着某些相同之处,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可以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说服力。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切生物,只要活着就要消耗能量。
     提示:“只要活着”强调生命与能量密不可分的关系。
(2)原来.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 
    提示:“原来”连接上下段,从上段的提问“有机物质从哪里来”,过渡到下段的回答“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能量的物质”,使文意连贯。另外,“原来”一词还表达出了一种推究探索的意味。 
(3)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
     提示:“就是”使语气十分肯定,说明把叶子比作食品加工厂是十分贴切的。
(4)这莫不是要制造汽水了?
     提示:用“莫不是”表示一种推测的语气,使文句显得幽默风趣。
(5)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提示:在光合作用前冠以“赫赫有名”,产生一种拟人的诙谐意味,突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神奇、巨大。
(6)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
     提示:把老虎死后的躯体比喻成细菌的“乐园”,生动有趣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转换的道理。

七、课后回顾
    学习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试写一篇三百字的短文,谈谈你的感想。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