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3

  2009-04-30 20:28:07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3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3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着作颇丰,着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成就:现代着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
    《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作旁注
    1、提问: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提示: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 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2、提问:梁启超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
    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⑴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⑶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⑷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⑸ 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提问: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四、理解疑难语句
    提问: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这段话。
    提示:梁启超是广东人,百日维新中,光绪曾召见梁启超,命梁上《变法通议》,光绪帝读后大加叹赏,谓左右:“梁文章写得好,可就是他那广东话太难听。”传说梁启超北京话说得太差,光绪听得十分吃力仍不明白,便让他办理译书局去了。语言的障碍使梁启超失去了大胆建言的可能,这确令他抱恨终身。后来,梁启超请夫人教他学习“官话”,等到清华演讲时,人们听到的大概就是这种广东官腔了。
    提问:如何理解“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这段话。
    提示:
    这里说的悲剧是《古诗源》里记载的一个故事,说“朝鲜津卒霍里子高,晨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堕河而死。妻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曲,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而在梁任公讲稿中是这样的:“古乐府里头有一首箜篌引,不知何人所作,据说是有一个狂夫,当冬天早上,在河边‘披发乱流而渡’。他的妻子从后面赶上来要拦他,拦不住,溺死了。他的妻子做了一首‘引’,是:‘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看起来梁启超在演讲中是作了即兴渲染的。
    但是据闻一多先生谈到自己学生时代在清华听梁启超讲授古乐府箜篌引《公无渡河》,又是不同的讲法。他说,梁任公先把那首古诗写在黑板上,然后摇头摆脑地朗诵一句:“公、无、渡、河”,接着大声喝彩,叫一声“好”!然后再重复地念:“公、无、渡、河,”“好!”“公、无──渡、河,”“好!”“渡河──而死──,当奈──公何!”“好,真好,实在是好!”梁任公这样自我陶醉地一唱三叹,一声高似一声,并无半句解释,朗诵赞叹过后,就高呼道:“思成,抹黑板,快抹黑板!”思成是任公的儿子,也在班上听讲。黑板擦过,这首古诗就算讲完了……闻先生回忆完后,把声音压低,两手一摊,说:“大师讲学,就是这样!”
    五、理清思路
    课文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从这些简略的文字中,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谓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此处为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目。
    第二部分(第2~9段):描写这次演讲的主要情况。这是文章的主体,占了大量篇幅。
    第2段写梁任公的演讲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行文至此,尚未开始描写演讲,所以也可以将这一段归并到第一部分,作为演讲的又一背景,成为演讲的又一铺垫。
    第3段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人物有老师梁任公和学生,包括作者),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描写形象又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至此演讲仍未开始,作者先描写梁任公的形象,似乎有意先给读者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带着这一形象,来欣赏以下各段梁氏演讲过程。
    第4段写梁任公的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他的开场白,足以见出梁氏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他富有感染力的人格气质。这是文章中一个亮点。
    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讲课,列举他的讲课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梁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学生感动,对文学发生了爱好)。这是梁氏讲课富有感染力的又一种表现,也是接续“开场白”后的更加深入细致的精彩描写。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总之,本文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开篇写梁任公的政治和学术的影响,写梁任公的演讲稿,都是为着渲染气氛,为后面人物出场铺设背景,为后面的精彩纷呈蓄势;人物登场亮相,气势不凡,已经颇显描写之精彩了;梁氏独特的开场白,是全文最精彩的。
    六、小结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七、作业
    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答案:
    1、直接表达:
    ⑴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⑵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⑶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⑴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⑵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⑶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3、完全含蓄的表达:
    ⑴ 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
    ⑵ 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⑶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