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鹿柴 江上渔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2009-04-30 18:11:50  
古诗三首(鹿柴 江上渔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教案示例一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古诗三首(鹿柴 江上渔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教案示例一

2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鹿柴》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鹿柴》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古诗,齐读课题。

  二、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以前,我们学过许多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投影,明确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解词连句知大意。

  3.展开想象悟诗情。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述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鹿柴》这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鹿柴》。

  1.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画家、音乐家王维所写。

  请学生补充介绍有关王维的资料。

  2)解诗题。

  “柴”,通“寨”,指导有篱落的乡村别墅。

  2.读诗解意。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

  2)指名读全诗,纠正以下字的读音。

  “鹿柴”的“柴:读作“zhài”,不要读作“chái”。

  “返景”的“景”读作“jǐng”,不要读作“yǐng”。

  “青苔”的“苔”读作“tái”,不要读作“tāi”。

  3)自学诗中的生字。

  “景”,不要多加“彡”。

  “复”中间是“日”不是“目”。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的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青苔:深绿色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潮湿的地面上。

  2)自己试着把句子的意思说一说。

  一、二句句意: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不见人。

  三、四句句意: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

  4.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教师小结: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

  5.练习朗读,试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读时注意自然停顿,读出韵味。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2)自己试背。

  3)同桌互背。

  4)集体背。

  四、作业:

  背、默古诗;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有关作者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正确背诵《江上渔者》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请几名同学背。

  2.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学生补充介绍有关作者资料。

  2.解诗题。

  渔者——打鱼的人。

  这首题目的意思是:江上打鱼的人。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渔”“鱼”。

  (2)“君”字第二笔右边要出头。

  3.齐读《江上渔者》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意。

  一、二句: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三、四句: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6)把四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学生朗读全诗,学生边听边想象,打鱼人那只像片树叶的小船在风浪里飘荡,时隐时现,场面惊险。

  2.课堂讨论:
  (1)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

  (2)从哪儿看出打鱼人的艰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到诗中讲了两种人:吃鱼人和打鱼人。吃鱼人只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打鱼人捕鱼十分艰险。

  打鱼人为了捕鱼,每天要驾驶着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荡,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生命危险,自身无安全保障。他们的劳动成果是来之不易的。

  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反映吃鱼人不知打鱼人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练习朗读。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4.汇报、评读。

  5.自己试着背诵,同桌互背。

  6.作业:

  背默古诗《江上渔者》;预习下一首古诗,查找有关诗人资料。

  板书设计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集体背诵《鹿柴》《江上渔者》。

  2.请几名同学背。

  3.回顾古诗的学习方法。

  二、知诗人,解诗题。

  1.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所写的。

  学生补充有关诗人的资料。

  2.解诗题。

  出门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农夫家里。

  三、读诗解意。

  1.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宿”读作“sù”,不要读作“shù”。

  2.自学诗中的生字。

  (1)区分“暮”“幕”“墓”。

  (2)“贫”上下结构,上边是个“分”,不要写成“ ”。

  “蓉”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 ”。

  “吠”“大”字上面不要丢点。

  3.齐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

  4.解词连句知大意。

  (1)根据书下注释自学古诗,把不明白的字词画下来,逐一解释。

  日暮:天色将晚。

  柴门:树枝做的门。

  苍山远:苍苍茫茫的远山,一直连向天边。

  贫:穷。

  (2)自己试着把词意连起来说说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远望苍山,路途遥远,得找个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个贫穷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从柴门边传来了狗叫声,知道是主人冒着风雪回来了。

  (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展开想象,悟诗情。

  1.请一名同学有语气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2.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怎样的一幅景色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它通过旅客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清贫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意境。

  4.可根据诗的内容,试着画一幅“风雪夜归人”图,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5.练习背诵古诗。

  (1)自己试着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体背。

  6.作业:

  背、默古诗,试着给爸爸、妈妈讲讲古诗的意思。

  板书设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