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 绿

  2009-04-30 17:48:31  
语文 - 绿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语文 - 绿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

  1、背一背跟西湖有关的诗句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意思的字的诗句,比如“柳绿更带朝烟”、“千里莺啼绿映红”。

  一、 激情导入

  1、师:古往今来,西湖以其景色秀丽,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西湖的美就在于人工的妆点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西湖之美,美在清秀。

  3、那么,在一位当代女作家眼里,西湖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课题)

  二、 初读感悟

  1、师范读

  2、提问:如果让你给西湖一个字的评价,你选择什么?(绿)

  3、作者领略了哪些 “绿”?自由默读,找一找、划一划课文中出现的说“绿”的词。

  4、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找到的一样吗?

  5、课件出示校对。

  三、 研读课文,体会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师:花港和灵隐都有“绿”的特点,可每一处给作者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

  (一)感受灵隐的“绿”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找一找,这里哪一句句子是重点句?

  2、课件出示“满目是绿”。

  师:“满目是绿”是什么意思?(到处是绿)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绿,怎么样的绿?

  3、反馈交流,课件出示:

  随机点拨:

  ◎雨中灵隐的绿是多层次的,“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这种绿浸染了周围的其他景物,使“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溪水在“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随机指导朗读:

  ◎课文3—5自然段的朗读,语速宜稍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表现景物的词语和描写“绿”的词语可读得重些,如,“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句中的“布满”“青苔”“绿”要读得重些。有的重音可轻读,如,“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中的“碧澄澄的”,要读得轻些,让人感受到不忍心扰乱水面的平静。)

  4、小结:作者围绕“满目是绿”写了四种景物,所以写一处的景色,不能笼统地写怎么怎么美,要抓住这一处的特点来写。

  (二)感受花港的“绿”

  师:灵隐“满目是绿”,那花港的“绿”又有什么特点呢?

  1、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2、自由读,花港的绿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绿”?)

  3、指名说,交流:有生命力的绿,有着蓬勃生机的绿,活泼的绿(在文章里找一找相关词句)

  ◎花港的绿给人的感觉是“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表现出一种“茁壮的生命力”。是“活泼的,有生命力的”

  4、找一找,在花港,作者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

  新荷,水珠儿

  杨柳是作者看到的吗?(联想到的)还有一些是作者感受到的,你能找找看吗?

  5、讨论反馈

  6、小结:作者写花港的绿,是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感、所想来写具体的

  (三)朗读的训练、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想想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感受。(课件出示景色,配乐朗读)

  四、小结拓读,课外延伸

  1、小结:绿,是生命的颜色,西湖,到处都是景色,这都需要我们,用心去“领略”。

  2、宗璞笔下的西湖是美丽的而又生机勃勃的。古往今来,历代诗人写过很多诗篇赞颂西湖的美丽,你知道有哪些吗?(课件出示)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忆江南》(唐·白居易)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风入松》(宋·俞国宝)……

  〖板书设计〗   △ 绿

  道路两旁:古木参天  雨丝儿也绿

  飞来峰上:树木——绿得发黑,发蓝

  灵隐(满目是绿)  峰下小路:布满青苔 绿到石缝

            冷泉亭下:溪水碧澄澄 水花像飞珠滚玉

  绿

  花港观鱼(又一种绿)新荷——蓬勃生机 叶面水珠——翩然起舞

  〖参考资料〗

  ◎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水,成为一个湖。湖周长约15公里,面积5.66平方公里。环湖有南高峰、北高峰、玉皇山等。以孤山、白堤、苏堤分割为外西湖、里西湖、后西湖、小南湖及岳湖。湖中有小瀛洲、湖中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作出了不同概括,其中传颂了七百余年、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 ,它源于南宋画家对西湖山水画的题名。这十景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三生石》《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西湖漫笔》是宗璞的散文成名作,写于五六十年代之交,文章重点写西湖的“绿”和“变”,教科书节选了原文写“绿”的部分。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