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奥秘 体验月亮文化》教案设计7

  2009-04-30 16:29:16  
《探索月球奥秘 体验月亮文化》教案设计7 关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想法: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探索月球奥秘 体验月亮文化》教案设计7

关于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想法:

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中的新内容,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没有多少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对“综合性”的理解有两个观点,一是听说读写融于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中心内容是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二是突出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个活动阶段应该做什么;基本原则是,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协调,学生明确任务,展开活动。七年级上册中,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探索月球奥秘”属于大型综合性学习,既重视对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更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活动指导过程中,一定要兼顾对学生进行知识(关于月亮的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和能力(围绕月亮搜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过程(重视考查学生的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和方法(获得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等)三个方面的引导和培养。

活动前,教师可作如下准备:

一份这次学习的时间安排表;

一份较详细的阅读书目和部分网址; 

与月球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和录像资料;

关于月亮的更多的神话传说、民风民俗和文艺作品;

每个学生一个文件袋(用于对学生进行档案评价)。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下面提出几条建议供参考:

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开展此项活动。因此,教学时可灵活调整教材内容,要预先布置任务,不能“临时抱佛脚”。

争取半个月左右完成此项综合性学习任务。其中课内安排约3~5个课时(包括讨论课、写作课和评价课等);

除了安排上图书馆、上网、成果汇报会、知识抢答赛外,其他可由学生课外自行组织活动;

注意不要与其他学科(如地理)传授的关于月球的知识相矛盾,也要避免与其他科学知识的重复,这里的侧重点应该是探索月球的人文内涵;

在每一个分项活动中,教师手头要有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备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条件不允许,可简化活动内容,如取消上网等;但汇报会和写作任务一定要完成,即落实到口语交际和写作的练习上;

搜集材料确实有困难的,可组织学生重点阅读课本中所附资料,教师也可把教学参考中的有关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〇活动目标;

初步了解月球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了解伟大的登月史,感受人类追求未知的人文精神。

体验月亮的文化,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切实构建广阔的空间概念。

〇活动说明

由于本单元的活动目标包括科学和人文两大块,因此涉及到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本活动由两部分组成:活动一是“探索月球的奥秘”,活动二是“体验月亮的文化”——举办一台中秋晚会。活动一主要是实现对月球科学常识的了解,活动二主要是实现月亮文化的浸润。考虑到科学和人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概念,我们不能把语文课等同与自然科学课,因此对第一部分的处理是把“科学”纳入“科学史”中,即把月球的知识纳入到人类的登月史(由于目前人类飞得最远的地方是月球,登月史基本上就是整个“飞天”史)中,试图让学生在了解理性的、冷硬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染人类在追求科学的历史中浸渍的那种不畏艰辛、挑战未知、追求真理、敢于牺牲的人文精神。

活动一  探索月球的奥秘

一、活动导入

对好些国人来说,“神舟五号”的翔姿一下子填补了他们的想象空间,它甚至突然得有些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我们由来已久的各种飞天梦想在刹那间被它如此真切具体地实现了,太空旅游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人类的飞天之梦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是中国的嫦娥奔月、轩辕黄帝御龙飞升,还是古希腊的伊卡尔之翼,能够让人读懂的都是人类对茫远太空的深深向往。

从登月幻想到登月实践,从有史料记载的“飞天第一人”万户到阿姆斯特朗,人类的飞天之路充满着激情与悲壮。

当月球上留下“足迹”的时候,人类把目光投向了火星。有朝一日,当人类站在火星上的时候,人类,你又想飞往哪里?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茫远的太空,投向浸渍着汗水与血水的太空之旅……

二、活动过程

搜集整理资料,分组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认领下列其中的一个活动:

搜集整理反映远古人类飞天梦想的故事和传说,以及后人以次为题材创作的艺术作品,如嫦娥奔月图、敦煌“飞天”壁画图片等。概括那些认为较好的故事的情节,有图片的要配以图片说明,单有图片的要配以文字说明。

收集反映近代人类登月或飞天幻想的资料,写一篇《千奇百怪的飞天之路》的文章。向同学们推荐一二本相关的科幻作品。

搜集有关月球的天文照片及月球科学常识的资料,写一篇《人类的近邻——月球》的介绍文章。

搜集资料,整理成文,要求能粗线条的勾勒人类的登月之路(可以把前苏联与中国的载人航天看作是登月的准备与努力,纳入这部分内容),以大事记的方式罗列航天失事事件,有图片的尽量配以图片。

聚焦1969年7月21日,搜集阿姆斯特朗等人杂爱月球上活动的记录图片,如那张著名的“足迹”照片,没文字的要配上文字说明。

成果汇总展示,搞一次“人类登月图片、文字展览”活动

  该展览包括三大部分的主题内容:

远古飞天梦

这部分工作由选择活动1的同学完成。

近代人类的登月幻想

这部分工作由选择活动2的同学承担。

月球上的足迹

飞天最高点——月球

    这部分工作由选择活动3的同学承担。

伟大而悲壮的登月之路

这部分工作由选择活动4的同学承担。

月球上的“足迹”

这部分工作由选择活动5的同学承担。

三、活动总结

讨论:人类为什么要飞天?

在有所遵循的基础上想象作文《我的月球之旅》

 

活动二  体验月亮文化——举办一台中秋晚会

一、晚会准备阶段

搜集整理资料,分组活动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认领下列其中的一个活动;

搜集有关月亮的民间故事、传说,要求装订成册,能做到口头讲述。并说说故事中是如何体现古代人民的日月崇拜或如何以故事的方式解释自然现象,反映良好愿望的。

搜集关于月亮的歌谣、灯谜、对联的资料,装订成册。把灯谜制作成卡片,以供同学们猜;背诵佳对。

搜集有关月亮的古代诗词。要求按朝代整理成册(不必求多,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那些你认为较好的);记诵带“月“字的经典诗句;背诵你很喜欢的5首,就其中的一首写一篇小赏析文章(至少你要说出它好在哪里,你吟诵后的感受)。

搜集中秋节风俗的资料,向长辈了解本地的中秋风俗。写一篇《中秋节是怎样来的》或《中国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文章中要留有篇幅具体介绍本地的中秋风俗)的文章。

各小组写一份《中秋晚会策划报告》,被采纳的小组即是晚会的导演组,负责导演本次中秋晚会。

二、成果集中展示分享,举办一台中秋晚会

各小组在晚会上大致的活动:

由故事、传说组同学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

歌谣、灯谜、对联组同学负责把对联装裱成书法作品,挂在晚会现场,与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并负责唱歌谣、猜灯谜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诗词组同学在晚会上朗诵诗词(可以邀请其他组同学一起参与),还可以做一做带“月”字的诗词接龙比赛等游戏。

风俗组同学负责晚会必要的物质采购工作。在中秋晚会上想同学介绍中秋节的来历,结合月饼、祭月水果等实物及见闻介绍本地的中秋习俗。事先作晚会的策划,保证晚会中秋文化的浓郁。

(注:按正常的授课顺序,本单元的活动要错过中秋节了,因此,建议提前或推迟。)

 

附:综合性学习知识抢答赛案例

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体验月亮文化

(知识抢答赛)

○活动目标

①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 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 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 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 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两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 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最先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 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 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 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 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 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 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 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 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两分。男女各10分。

① 为什么会发生月食现象?(要求学生根据地理课知识回答)

② 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③ 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④ 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⑤ 潮汐现象是怎么回事?(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现象)

⑥ 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⑦ 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⑧ 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地势高、视线好、便于观察)

⑨ 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观察面广,便于确定位置)

⑩ 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甘德和石申)

第三轮

相互提问。男女可分别提五个我国古代的天文问题考对方,每题2分,答不出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虞喜)

②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大名历》)

③唐朝是谁主持测定了午线长度?(僧一行)

④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是由谁编定的?这个历法叫什么?(郭守敬、《授时历》)

⑤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是什么?(水运仪象台)

⑥水运仪象台是在哪部书中记载的?(《新仪象法要》)

⑦《新仪象法要》的作者是谁?(苏颂)

⑧祖冲之在自己编定的历法中把一年定为多少天?(365天)

⑨《甘石星经》发现了哪些行星的运行规律?(金、木、水、火、土)

⑩《甘石星经》记录了多少颗恒星的方位?(120)

所有答案正确与否由主持人评判,如果出错由主持人更正,男方出错由男主持人更正,女方出错由女主持人更正,问题不重复,已解答过的问题不重提,每轮提问或答问的学生不重复,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评出“月球专家”。

第二课时艺术荟萃

第一轮

一分钟内谁能说出月亮的几个别号?(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

第二轮

在5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词语多,说多少算多少,每个一分,男生先说。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月薪、月晕等)

第三轮

在5分钟内看谁背出的关于月的诗(词)句多。背出一句给一分,组内谁都可以背,但不能两人一起背。女生先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轮

讲关于月亮的故事。男女各讲一个,看谁讲得清楚。每个故事3分,共6分。

第五轮

唱歌比赛,看谁唱得好,如唱出无“月”的歌就扣分,唱对了就给分,一首歌给2分。

如果分数相同,由主持人临时出题考对方,以分出胜负。评出“月球艺术家”,最后与VCD同唱《明月千里寄相思》。

活动小结

这两节课,每一轮完成的内容男女同学都不重复。第一节课可以检测同学对科学的兴趣,第二节课与语言文字关系最为密切,既可丰富语文知识,也可培养语言兴趣。男女擂台的形式易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使这项活动一直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无论主持人还是其他同学都得到了锻炼。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