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设计3
课题:综合性学习 课时安排2
课题名称
让世界充满爱
NO:
课型
活动写作
教
材
分
析
德育点
培养学生爱的品质
创新点
搜集材料 交流与研究
能力点
口语交际能力 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知识点
爱的内涵 真正意义的同情 互助的原则
学
情
分
析
对“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同学间的团结互助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并且不止一次的付诸行动,如对贫困山区同学的捐助行动,对残疾人的捐助行动等。特别是初二、3班的同学,还自发的帮助过有困难的同班同学。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比较深的层次上理解“爱”的内涵。
在写作方面,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写作角度,选择有表现力的事例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一、学生交流
二、教师讲解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语文活动
活动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一项,组成小组,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在班内交流。
学生按照准备的情况,在班内进行交流。
教师总结并讲解。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交流,其余学生可进行补充)
1、说爱心
(1)爱的范围(亲情 朋友 异性 人类)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2)爱作为一种伦理学的原则,它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经多长期劳动实践培养起来的情感方式。
优胜劣汰——用“互助”的方式来保存、繁衍和发展自身
(3)爱是人类的美德,爱与善良是联系在一起的。
(4)与人类互助本能最相关联的爱——人类之爱
2、 2、说同情
(1) 同情是人类爱的具体显现,也是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
(2) 同情别人和帮助别人都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需要用美好的想象来灌溉这片湿润的土地。
(3)同情与“心”相连,才是一种真同情,与“心”无关的同情是令人厌恶的,因为没有“心”的同情,往往对被接受者来说就构成了人格上的不平等。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2、 说互助
任何施舍都是对等的,任何帮助都是相互的,当施舍者施予他人物质的帮助时,他同时获得了精神的满足与回报。
资料: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里把同情定义为:“一种由于落到了不应当遭此不测的人身上的毁灭性的、令人痛苦的显著灾祸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会想象这种灾祸也可能落到自己或字计谋位亲朋好友的头上,而且似乎近在眼前。非常清楚,产生同情的人必定是这样一种人。”
教学流程
(内容概要)
师生互动(问题设计、情景创设)
写作要求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写作训练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训练
1、 作文要求
以“博大的爱”或 “让世界充满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拟题目,不少于500字。
语言流畅,学习运用学过的描写方法。
2、 作文指导
选取独特的表现角度,如《台阶》《背影》。
认真的选择材料,恰当的安排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