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2009-04-30 19:52:40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3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3、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难点是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方法: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着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附资料:欧·亨利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二、读一读理情节
    1、请生复述情节。
    2、请找出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琼珊病倒;一天早晨:琼珊病重;这天夜里: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第二天早晨:琼珊病危,贝尔曼生病;第三天天色刚明的时候:琼珊病情转好,贝尔曼被送到医院;第四天:琼珊脱离危险,贝尔曼在医院去世。整个故事发生在四天里。
    三、议一议析主题
    1、从题目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题
    引导:(1)叶子在全文中的作用,可从它对琼珊和贝尔曼两方面的作用或意义来分析。(2)必须结合文章语句回答,
    2、从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本文的主题
    引导:(1)确定本文的主人公。(2)从刻画主要人物的一般手法入手,即描写(人物描写有哪些?)中见性格,性格中体现主题。注意要结合文章中的语句。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我认为,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生齐读课文第30节:初见贝尔曼
    概括: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生读课文第31-35节再见贝尔曼:形象二:(正面描写)
    当得知琼珊的病情后
    语言描写: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愿意为你效劳”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重见贝尔曼:生读课文第52节
    形象三:(侧面描写)
    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形象逆转:
    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贝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学生自由发言):
    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
    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
    主题得以表现:
    他是艺术区穷苦人的典型代表,揭示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3、从结构安排入手谈谈对主题理解。
    引导(1)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省略了什么情节,为什么?
    四、学一学谈启示
    1、贝尔曼的经历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运用你会发现美的眼睛找找生活中有“贝尔曼”精神的人。
    罗丹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
    渺小而伟大,平凡却崇高,一个悲悯的普通人骑行在灵魂之颠。——白芳礼
    1987年,白老先生在家乡吃惊地发现,村里大白天到处可以看到正在干农活儿的孩子。家长们说:种田人哪有那么多钱供娃儿上学?这一晚,他一夜没合眼。白芳礼老人做出了令全家震惊的决定:捐出多年蹬三轮车积攒下的5000元钱给老家的学校办教育;同时,继续在城里蹬三轮车助学支教。那一年,老人已经74岁。这位平凡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顶风冒雨奔波在街头,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钱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的学费与生活费。今年9月23日早晨,这位“感动中国”的老人静静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享年93岁
    他是共和国的一个普通公民,却始终怀有这样一个理想:让读不起书的孩子背起书包继续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他在10年的时间里用300多万元资助178个贫困学生读书。为了救助他人,他拼命工作,省吃俭用,过着极其清贫的日子。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直到身患晚期胃癌后依然牵挂着贫困山区的孩子,将大家捐助给他的医疗费拿出部分给孩子们交学费。在病榻上,他多次向家人表露心愿:“如果我死了,将我的眼角膜等有用器官移植给有需要的病人,将遗体捐献给医院做医学研究,让我为社会再做最后一次奉献。”他就是享有“中国最美丽的男高音”美誉的丛飞。
    五、作业
    1、划下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谈谈作者语言的风格。
    2、试学习作者语言风格来想象贝儿曼画常春藤叶的经过。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