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说课稿、教案

  2009-04-30 19:45:45  
《哀江南》说课稿、教案 一、 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哀江南》说课稿、教案

    一、 教学理念
    首先是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
    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就是个性化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个性化阅读又是一种体验性阅读。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阅读部分的能力要求是呈阶梯状逐次递增的:第一阶段(高一)重在理解;第二阶段(高二)重在鉴赏;第三阶段(高三)重在研讨和评价。这一篇《哀江南》处于第二阶段的末尾和第三阶段的开始,是由鉴赏到评价,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的桥梁。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它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本文出自《桃花扇》的最后一出,由戏曲中的人物——苏昆生所唱的七首曲词组成,旨在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那是因为这种民族悲声里,包含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对历史的兴衰的探索。也正是这个原因,《桃花扇》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写男女爱情故事的戏曲。
    七首曲词,六首侧重写景,最后一首直抒胸臆。诗词鉴赏的重点,往往落在表达技巧和精炼的语言上。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高中语文的第四册,而第三册里刚学过古典诗词,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用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品评文中的曲词。
    ②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3、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③重难点:本文的重点就是揣摩、体会蕴藏在曲词中的思想感情,品味优美感人的词语的表达作用。教学难点是运用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表现优美意境的作用。
    三、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弱化对学生带有强制性的训练。强调学生在主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在教授这篇自读课文时,要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法:
    1、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不仅能读准字音,明确节奏;更要能体会准确的用词,感受优美的意境,品味深沉的情感。 
    2、示范鉴赏。共同鉴赏第一首曲词《北新水令》,并以此作为示范,引导学生自行完成其他曲子的欣赏。
    3、总结方法。学生马上又从高二进入高三,这样的学情也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总结方法,自觉锻炼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少讲,但必要的点拨还是应该有的;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四、学法:
    这是一篇带血的吟唱,学生一定要通过读、诵读、吟读真正走入曲词的氛围,切己的去感受,与作者形成共鸣。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学过的知识积极的打开思路去鉴赏。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思、多说、多体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用他的血泪作目,经历了十余年,增改了三次写下的历史名篇,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这个爱情故事,突破了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有情人皆成眷属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是让男女主人公在高人国仇家恨的指点下双双入道。显然,“爱情”在这里,仅仅是个载体,它承载着作者更为深沉的思索,正如评论者所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
    A、整体把握——题目暗示
    《哀江南》出自《余韵》,是《桃花扇》的名篇,是全剧的点睛之笔。研读课文,我们从题目入手。
    ?把握题目中的关键字
    ?理解题目所含内容
    B、整体把握——宾白提示(分角色朗读宾白)
    C、整体把握——诵读指导(指导毕,分角色朗读课文)
    D、整体把握——结尾总结
    2、重点曲词研读,深入理解(思考讨论)
    3、总结升华: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爆发,动人心魄。
    4、共鸣思考:
    历史的沧桑之感和切肤之痛,非身历其境者,通常很难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面对国破山残的现实场景,苏昆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南明灭亡,江山易主,这是不争的事实,唱曲人不信、难信而又不得不信,更见亡国之情的痛切。这肝肠寸断的声声悲歌,不仅使全剧的悲怆情感达到高潮,而且留下了绵绵不绝的余韵,让我们对千古兴亡的历史作出自己的评判和思考。它已经超出了一般的遗民之思,这正是《哀江南》的美学意蕴之所在。
    逝去的已为陈迹,一个凄迷的王朝背影已渐行渐远。欣赏这凄美的曲词,汲取其文字的滋养,这远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
    警醒、借鉴、奋进—面对历史,我们应有这样的态度。
    5、扩展练习:
    选取其他描写南京的诗作与《哀江南》一曲比较写景抒情的方式。这一部分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落实和检测课内所学。
    (三)自我评价:
    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评价的:从理解到鉴赏,再到巩固的三大板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上由浅到深的规律,整个的设计科学合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感知课文,理解课文,进而鉴赏课文,教学效果非常不错。
    附:板书设计
    哀  江 南
    哀叹  南京(国家)
    灭亡
    渔樵之人 ——眼前之景 ——哀恸伤心
    引子
    孝陵     今昔对照
    皇宫     虚实结合
    秦淮     字字血
    长桥     声声泪
    旧院
    尾声
下一篇:屈原列传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