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

  2009-04-30 19:31:28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示例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

  2.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3.初步走近两位文学大师,了解在他们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

  教学重点

  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和理融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

  (投影巴尔扎克的雕像)

  教师配乐朗诵《语文读本》第三册第74课《巴尔扎克之死》之死的最后一部分“下葬是在星期三……我说了几句话”作者会说些什么呢?请翻开书,我们一起听录音,听听在这样的一个时刻,这样一个场景,雨果先生说出了怎样的一番话。

  (二)再放录音,请同学轻声跟读体会。

  (投影巴尔扎克、雨果的介绍性文字。)

  (三)请同学诵读课文,看他感情把握是否合适,师生稍作评述。

  (四)分析课文层次,理清思路

  1.全文讲了几部分内容,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2.葬词一般的内容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公德,寄托人们的哀思。本篇葬词,有哪些独到之处?

  提示:1.

  三分法:采用悼词的常规写作特点来进行分段。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抒写举国哀悼巴尔扎克之死;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全面、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功绩和社会贡献;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充满哲理地告诫人们巴尔扎克已逝,他的精神永存。

  2.雨果的这篇葬词除做到一般葬词所应有的内容外,还鲜明的传递这一种崇高和激动,特别是最后三段,虽不是评价、哀悼巴尔扎克,但已带上了自己的思想,那就是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由哀悼巴尔扎克上升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五)突破教学重点,体会葬词中所表现的情理交融的特点

  学生自由大声诵读课文

  1.画出在每个部分中能够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提示:一方面是对巴尔扎克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人间喜剧》的赞赏。)

  2.画出文中蕴含哲理的语句。

  3.思考这两类语句间的联系。

  提示:全文几乎都是充满感情的句子,即便是蕴含哲理的语句也是充满感情,阐发在抒情之后,情与理的融合。

  (六)课堂小结

  全文既有沉痛的悼念,又有真诚的溢美;既有诗意的评价,又有形象的分析;既有激情,又有哲理,情蕴于理,理缘情发。字字句句带有激情,句句字字耐人寻味。

  (七)布置作业

  比较《巴尔扎克葬词》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列表格。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方法:

  (1)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2)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3)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2)“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3)“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话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的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严密,但又有一定的必然性可循;它不像画面那直观,却能引起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

  (三)课文总结

  这是一篇叙述、抒情、议论相互交错的葬词,这是一首情与理融会贯通的“赞美诗”。它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全文既回荡着汹涌澎湃的诗人激情,同时又沉淀着意蕴深远的哲人之理,深情将把记忆铭刻在人们的心底,而哲理则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

  2.扩展阅读:阅读雨果的名作《悲惨世界》和巴尔扎克代表作之一的《欧也妮•葛朗台》。探究活动

  ——对《巴尔扎克葬词》出色的辩证法的再鉴赏

  《巴尔扎克葬词》与一般葬词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评说作者,而且阐述自己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这是本文“出色的辩证法”这一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巴尔扎克的去逝,带给人们悲痛伤感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无穷的力量,它预示着光明的到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对本文“出色的辩证法”的分析,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有如下表述:“……本来表达对他人的崇敬,结果却无意中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这就体现了这篇葬词出色的辩证法。”这种表述是欠妥的,这种脱离文章实际而进行主观臆造的鉴赏方式是不值得提倡的。
  雨果的悼词,确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这是作者崇高人格的自然展现。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爱戴,“维克多·雨果街”的命名、“维克多·雨果万岁”的心声、雨果去逝后进入伟人祠等等足以证明。


上一篇:赤壁赋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