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陈奂生上城

  2009-04-30 19:09:22  
7.陈奂生上城 7.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的: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7.陈奂生上城

7.陈奂生上城

 教学目的:

一. 重点把握作品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意义和作品主题及其意义。

二. 学习本文"土洋结合"的心理描写手法。

教学设想:

一. 指导自读,安排一教时。

二. 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三. 对比分析陈奂生与阿Q、闰土等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期更好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意义。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我们曾熟识鲁迅小说《故乡》中成年闰土的形象,他是在封建制度和生活的重压下变成憨实而木讷、拘

 

谨而自卑的旧时代的农民形象。今天,新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生活的主人。作家高晓声以他的系列小说为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的生活画卷。《陈奂生上城》是"陈奂生系列小说"的第二篇,第一篇是《"漏斗户"主》,后面三篇是《

 

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和《陈奂生出国》。五篇的主人公都是陈奂生。有人评论说"他(指高晓声

 

)笔下的陈奂生已经成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陈奂生的遭遇、命运,发生在他身上的悲剧与喜剧,或

 

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农民的艰辛与转机、灾难与希望"。

今天,我们就通过《陈奂生上城》来感受一下当时的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和追求。

(板书课题)

二. 作家简介:

高晓声(1928――1999),当代作家,其代表作除包括本课文在内的系列小说外,还有《李顺大造屋》、

 

《新娘没有来》、《觅》、《青天在上》等。作家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日常生活中发现

 

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文笔简练幽默,格

 

调寓庄于谐,在新时期文苑独树一帜。

三. 自读课文,并完成以下思考题: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以后,对精神生活有什么追求?

2. 第二部分写了卖油绳的具体过程,他经历了哪两次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3. 第三部分是怎样写他的感激――不平――得意的心理历程的?

4. 给三个部分分别拟一个小标题。

5. 与闰土、阿Q相比,说出陈奂生和他们的异同。

四. 讨论,明确:

1. 陈奂生上城的背景就是"自由市场开放了"、农民"囤里有米、橱里有衣"的时候,物质生活改善了。卖

 

油绳的目的是"赚几个活钱买零碎""买一顶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他相信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他竟"满

 

意透了""总算像家人家了",可让他自卑和不满的是,对着别人,"实在是无可说",什么也说不好,一说

 

就要被人家笑,所以"他渴望过精神生活",然而他的精神要求是极低的,他的新追求是"要是能碰到一件

 

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就好了,就神气了"。

2. 第二部分写了陈奂生由悲到喜的两次情感变化。他首先碰到的不愉快是因没带钱而没有买到帽子,好

 

在油绳卖得很顺利,尽管少了三角钱,毕竟还有三块钱的赚头。因此这种不快很快便随之消失。当他准

 

备带着赚来的活钱"凯旋回府"时,忽又感到了浑身的不适,竟然病困火车站,他甚至悲观地想到在这举

 

目无亲的地方,"耽误就医吃药,岂不送掉老命!"好在陈奂生还想得开,一想到自己活在世上还能"多种

 

几年田,有益无害"时,他便又高兴起来了,两个嘴角不由得"向左右同时嘻开,露出一个微?quot;。

3. 第三部分先写他的感激。他庆幸自己交了好运,遇到了县委吴书记这样的好人,在自己发高烧时给自

 

己买了药,还用车把自己送到县招待所的高级房间住下,他能不感激吗?接着又写了陈奂生的苦恼和不

 

平。只住了一晚上,还是半夜里来的,就要了他五块钱。两顶帽子的钱,不过七八个钟头就没有了,他

 

一个农民,如何能接受得了?再想到回家没法向老婆交账,便觉得麻烦。紧接着,陈奂生便从这奢侈的

 

消费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平衡,这不就是别人不曾经历过的事吗?这不就有了足以让自己自豪的东西可讲

 

了吗?自己的梦想不是实现了吗?于是立刻赶走了先前的烦恼,只觉得"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仅仅花了

 

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上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接着"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

 

了家门"。

4. 在以上的分析上,三个部分的小标题水到渠成:

上县城 寻求新生活

卖油绳 病困火车站

遇书记 梦圆招待所

5. 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

 

型时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有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

 

封建等级的观念。(根据交钱后再进招待所房间和炫耀坐书记车的心理描写)

与闰土、阿Q相比:

异:闰土、阿Q更多地表现了落后、愚昧而麻木的一面;陈奂生则 更多地感受到新生活的气息,有着忠

 

实而进步的一面。

同:难以摆脱因袭的重负。

五. 归纳总结:

本文在心理描写方面体现了借鉴和创新,借鉴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但更多地通过对人物的

 

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又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所以可说

 

是"土洋结合"。

陈奂生是一个人,却又是一个群体,一个阶层,一种现象。我们为陈奂生的喜悦而喜悦,为陈奂生的尴

 

尬、苦恼而慨叹。作者自述:"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叹。我轻松、我高

 

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变了,我们终于前进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

 

没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作品启示我们,面对经济的飞速发展,面对家园的日益美丽,我们的道

 

德水准,精神境界,同样需要快速提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同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作出不懈的努

 

力。

六. 作业:

写作文,题目:谈"精神贫血"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


下一篇:6.项链
上一篇:8.守 财 奴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