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2009-04-30 20:01:40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安徽省五河县小圩中学 衡广仁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3. 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修养。

教学
欢迎来到论文参考中心,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 吉鸿昌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


安徽省五河县小圩中学 衡广仁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解决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3. 德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审美修养。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提出的残缺美,领会“以少胜多、以无用有”“虚实相间”的艺术原则。

教学难点  1.理解“残缺美”的涵义。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具    多媒体投影,课文朗诵带及录音机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语

投影扉页“维纳斯塑像”图象

维纳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以她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数不胜数,当人们发现了米洛斯岛上的维纳斯时,才认定她是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虽然失去了双臂,却赢得全世界对她的瞩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清冈卓行的美学论文<<米洛斯的维纳斯>>,来了解其中的奥秘.

二. 解题

读注释1

三. 分析课文

[一].放课文录音,概括作者的观点.

明确;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

1. 必须失去双臂.

2. 不能复原双臂.

3. 只能失去双臂.

[二].研讨第一部分.

1. 速读1---3段,找出作者的基本观点.

2. 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为什么?

[理解把握重要语句,理解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难为易把握作者的观点.]

逻辑关系是这样的:

“驰骋想象”――“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包孕着不尽梦幻”――“无比神妙的整体美”――“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

3. 让学生概括本部分的内容

文章第一部分从正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神秘、想象)

 [三].研讨第二部分

1. 欣赏投影图象,畅想如何复原双臂

(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既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2.师范读第二部分,让学生划出作者对复原“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对恢复双臂方案极端厌恶。

3.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4. 让学生概括本部分内容

第二部分从反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受到限制、失去“丧失”美感)

[四].研讨“残缺美”的涵义

1. 从上面两部分分析看,本文谈了一个美学观点,这个美学观点是什么?

(残缺美)

2. 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

3. 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

(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

 [五].研讨第三部分

1. 朗读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

(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

2. 第三部分能不能删除?和一、二部分的关系如何?

明确:第三部分从侧面来阐述作者的观点,重要的语句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手的梦幻曲”。――这可真上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一部分是对前两部分的补充和深化,揭示了维纳斯艺术效果的内在本质。

四. 结合语境、探讨和欣赏文中意义深刻的语句

(多媒体投影句子,师生共同探讨)

1.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2.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双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

3. 那失去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孕育着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

4.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

五. 拓展深入

清冈卓行并不是残缺美的首创者。我国古代早就有相关的论述,老子云“大音无声,大象无形”,即是说最大的乐声听来反而无音响,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迹。

1. 艺术――注重虚实相间。

如:画家在画“深山藏古寺”时,画面上不出现古寺而只见和尚担水沿山道而进的情景。

如:《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可爱;《红楼梦》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心等。

2. 自然界  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云卷云舒

3. 人生――残缺有时也是一种美

如:四大美女各有缺陷;梁祝爱情成千古绝唱;阿炳;张海迪;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

六. 升华

自由讨论,你认为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人生,或者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只有符合真善美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七 作业

写一篇五百字的文章,说说你对“美”的认识

八.板书设计

(一) 必须失去双臂――神秘

     (正面)   想象

残   

缺  (二)不能复原双臂――局限              人生?

                              (真善美)

美        (反面)  失去“丧失”美感

     

(三) 只能失去双臂――双臂

      (侧面)  可千变万化

九.小结

 作者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描绘了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独特的缺憾美。同学们在理解作者艺术观点的基础上也对残缺美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们必须认识到:艺术上的残缺会给欣赏者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一件艺术品获得更永远的生命力。同样,真正的生活也并不完美,我们必须勇敢地正视残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谛。



作者邮箱: hgren1016@yahoo.com.cn

[1]


中学教案大全

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综合性语文教案 高一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七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高二数学教案 高三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七年级英语教案 八年级英语教案 九年级英语教案 高一英语教案 高二英语教案 高三英语教案

政治教案: 七年级政治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九年级政治教案 高一政治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物理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 高一物理教案 高二物理教案 高三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高二化学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

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 九年级历史教案 高一历史教案 高二历史教案 高三历史教案

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九年级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

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教案 九年级生物教案 高中生物教案

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高中音乐教案

体育教案: 初中体育教案 高中体育教案

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

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中考备考复习资源: 中考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数学复习资料 中考英语复习资料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 中考政治复习资料 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备考复习资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高考物理复习资料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 高考政治复习资料 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复习资料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高考大综复习资料

教学论文: 教育综合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论文 历史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生物教学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美术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德育教学论文 班主任教学论文

推荐名言:
  •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 —— 吴玉章

  •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 郭小川

  •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 歌德

  •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 易卜生